熱門:

2020年9月3日

呂梓毅 沿圖論勢

新經濟股染藍雙刃劍

阿里巴巴(09988)、小米(01810)和藥明生物(02269)等3隻新經濟股將於下周一(9月7日)正式「染藍」。

說穿了,此舉當然是看準這類股份爆升的動力,可望帶動恒指突破近年浮沉、大落後的悶局。這亦可能標誌着恒生指數成份股一個結構性轉變的里程碑,對恒指往後表現有深遠影響。筆者試從股價和估值兩個角度,探討新經濟科技股晉身藍籌的啟示。

恒指於3月19日見21139點的「肺疫底」後便開始反彈,截至8月底止累計上漲約16%,看似不俗,卻大幅落後於全球多個股市,在彭博環球93個主要股指中,港股排名62,處於中下游位置,相對上證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分別進賬25.7%、43.7%和45.3%,明顯被比下去,遑論與目前炒得火熱的新經濟科技股的納斯特指數比較。

冀助恒指追落後

恒指表現「乏善足陳」多時,現水平相較2018年初的歷史高位33484點仍低25%。港股受中美博弈的政治因素拖累,同時恒指本身有較多傳統舊經濟類股份,如銀行和地產股,在近年投資大氣候和資金流向都在追逐科技類增長型股份下,自然大幅落後。

事實上,從MSCI香港增長與價值股指數比率(下稱「增長與價值股比率」)可見,於2018年下旬開始再度反覆回升,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比率更出現一輪急升,目前已升越2000年科網股泡沫和2007年金融海嘯爆發前的高位【圖1】,顯示兩者走勢嚴重分歧,也間接地印證了目前恒指跑輸的底因。

順帶一提,正如本周二(9月1日)專欄「資金流向」的分析,近年市場資金主力吸納新經濟/科技類增長型股份。自2018年至今,資金累計淨流入科技股基金涉及金額多達600億美元;相反,環球股票(不包括科技)基金於去年初開始錄得淨流出,累計金額高達1520億美元,與資金淨流入科技股基金可謂各走極端【圖2】。

因此,恒指逐步納入一些新經濟科技企業為成份股,理應可以對其長遠表現產生積極幫助。假設是次成份股變動於3月19日,即「肺疫底」低位生效(成份股權重參考8月14日恒指公司公告提供的數字),變動後恒指迄今升幅約達50%,是目前約16%的3倍【圖3】!不過,問題的關鍵是加入這類新經濟股的時機。

首先,從「增長與價值股比率」和資金流向角度看,新經濟科技類股份已被市場追捧一段時間(以年計),尤其疫情爆發後,傳統企業盈利難有起色,派息更無保證,吸引力下降,相反,分析認為部分新經濟科技類股份受疫情衝擊相對輕微,甚至可能受惠,因而令這股「貪新棄舊」的力量更為顯著。

估值昂貴「起泡」

今年「增長與價值股比率」已升越1997年、2000年和2007年股市「牛三」最後階段時的高位,反映目前新經濟科技股強勢,頗有泡沫味道。此泡沫情況當然亦見諸於美股身上,目前MSCI美國增長指數與價值指數比率已攀升至約3.17倍的歷史高位,較2000年科網股爆破前高76%。

另一方面,若從估值角度看,股價經過一輪飆升後,整體增長股的估值已變得異常昂貴。目前MSCI香港增長指數市盈率高達53.5倍,與MSCI香港價值指數市盈率差距由今年初的不足5倍,擴大至最新逾39倍的紀錄高位【圖4】。美股亦有類似情況,增長與價值股指數估值差距不是逼近(如市盈率),便是已超越(如市賬率)2000年科網股爆破前頂峰。

納指升勢不協調

總括而言,近年來投資市場焦點明顯放在新經濟科技股份之上,故這類股份無論是表現抑或估值都有明顯回升,恒生科技股指數於3月19日至8月底的漲幅接近九成,較恒指高出逾5.5倍,可見一斑。恒指成份股加入這類新經濟股,長遠來說對恒指走勢有正面幫助(當然估值水平亦會因而有所提升)。

問題是,在股價和估值都已處於目前如此極端和昂貴水平才「染藍」,是否合適時機呢?其實,恒指加入新經濟科技股,猶如雙刃劍,若然日後遇上如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般的走勢,恒指便可能出現更深的跌勢。目前3隻藍籌新貴,連同騰訊(00700)合共佔恒指約兩成比重。

最後,值得補充的是,儘管納指近日屢創歷史新高,但升勢持續出現欠全面的不協調情況。目前納指成份股股價高於50天線和200天線的中線和長線市寬,持續與指數呈頂背馳【圖5】,慎防市寬明顯跌穿50%強弱分界,最終拉低納指,而大選敏感時刻將至(見上周本欄分析),更應留意。當然,這亦會牽連剛加重新經濟股比重的恒指。

信報投資分析研究部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