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6日
滙豐控股(00005)上半年業績不滯,須靠亞洲區業務撐起盈利,卻反映區內經濟基調相對穩健。全球增長股已反彈不少,投資者不妨開始留意價值股的投資時機,尤其亞太區價值股大幅落後,可以作為價值股部署的焦點。
滙控業績一直遭歐美業務「拖後腿」,近日便傳出該行研究出售歐美資產,專注利潤豐厚的亞洲業務;亦一直有評論認為滙控應分拆中港業務獨立上市,讓有關業務價值得到顯現。也許滙控在亞洲確實經營有道,事實上區內銀行業的整體回報表現,也優於歐美同業。
亞太銀行股本回報跑贏歐美
【圖1】是以MSCI亞洲(日本除外)銀行業指數、與MSCI世界銀行業指數的股本回報率(ROE)作比較,可見前者ROE在過去10年一直高於後者,今年以來兩者ROE分別10.6%及6%,差距比以往數年更為拉闊。
MSCI世界銀行業指數成份股由發達國家銀行組成,首四大成份股包括摩根大通、美銀、花旗及富國等美資行,這些發達國家大行業務遍布全球,但大多以本土收入為主,因此回報表現也較能反映當地的經營環境。
從另一些數據也可以看到亞太區銀行的回報優勢。例如歐洲大市值銀行的一級資本比率中位數為16.7%,高於亞太區大市值銀行的14.6%;但淨息差只有1.4%,低於後者的2.11%。亞太區銀行因資本比率較低,得以動用更多流動資金投入業務,在淨息差優勢下,股本回報率自然更高。
歐洲及英國央行據報擬延長禁止銀行派息至年底,進一步打擊滙控等歐洲銀行對股東提供回報能力,加上歐美銀行頻頻遭監管機構罰款,監管成本也比亞洲高昂。
在亞太區價值股中,金融股仍佔較大比重,以MSCI亞太(日本除外)價值股指數為例,截至6月底金融股佔超過32%權重。其實區內許多產業尤其與內需相關的,都有很大發展潛力。而且在這次新冠疫情中,不少亞洲國家都展現了出色的抗疫能力,以及恢復經濟活動的速度,良好經濟基調讓區內價值股的業務前景,值得看高一線。
內需相關產業具潛力
亞太區價值股股價已大幅落後增長股,價值股對增長股的指數比率跌至歷史均值的負4.16個標準差,為前所未見的低水平。
如果與發達國家的價值股比較,【圖2】顯示MSCI亞太(日本除外)價值股對MSCI世界價值股的指數比率,在過去10年輾轉回落至歷史均值,顯示亞太區價值股已跌至合理水平。
不過,目前是否買入價值股的時機呢?筆者認為,隨着多個主要國家爭取在年底前推出疫苗,全球經濟擺脫疫情影響漸見曙光,有望為價值股追落後提供基礎。
內地在未來數月進入新屋竣工的高峰期,內房的強勁售樓收入將逐步入賬;歐洲銀行何時恢復派息仍未明朗,而亞太區銀行則有不俗的機會,這些因素都印證亞太區價值股開始顯現買入時機。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成功在測試 |
上一篇: | 騰訊RSI背馳 恒指10天跌近50天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