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7月31日

華菁Debate

美國霸權能否持續?

美國經濟在2020年迎來「黑暗開局」,新冠肺炎疫情及黑人平權社會運動的突然來襲,擴張周期接近尾聲的擔憂,有關經濟衰退的討論驟然升溫。

製造業受挫致泡沫破滅

矯嶽洋觀點:疫情打擊美國實體經濟和固有的經貿活動模式,對支撐經濟的消費服務業造成較大影響,製造業受挫,導致美國泡沫破滅。

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進程中,奉行單邊主義的美國,既影響世界範圍的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進程,同時其所構築的貿易壁壘,也正在消弭其自身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角色及份量。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美國製造業開始面臨一些問題。

近兩年,波音737 MAX系列飛機連續失事,機毀人亡,事後調查和波音內部反映的情況,是波音的管理嚴重混亂,而且美國空軍的KC47、洛歇馬丁的F35專案等等也面臨不同程度的問題,美國海軍「福特」級航母現在也是受系統故障、污水排放的問題等困擾,暴露製造業的問題不是底層工人的問題,而是高層管理者和高級技術人員的問題,這是美國製造業衰落的標誌。

美國製造業衰落的結構性原因,是美國在列根時代採取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提倡減少國家干預,但是在沒有國家干預的情況下,資源必然流向更高和更容易獲利的領域。相比製造業的利潤,金融、投資銀行和法律這些服務性行業更有吸引力。自此製造業就出現人才「赤字」,經過近40年的積累,問題逐漸暴露。

過往均能走出低谷

薑拓觀點:隨着疫情在美國快速擴散,經濟遇到困難,但如果僅僅因為疫情,就斷言美國將失去世界經濟霸主的位置,竊以為言之過早。

眾所周知,美國經濟繁榮是支撐起國際霸權的基礎,但作為頭號列強,經濟結構依然存在明顯的問題,這也是民粹主義的發展以及特朗普當選的一個重要背景,疫情快速蔓延,美國政府的政策失誤,加劇對美國地位的悲觀預期,但我們無法忽視的是,美國近百年來曾多次被看衰,但都能從低谷中走出,從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到70年代的石油危機引起的經濟滯脹,以及80年代被崛起的日本全面收購的驚呼,都沒有取代美國的霸權地位。

羅斯福新政、列根的自由主義改革,以及90年代互聯網革命的發展,不僅將美國從經濟泥潭中帶出,更有效的引領時代變革,除了政治人物的能力以及制度優勢外,美國人才優勢及相匹配的吸引人才移民制度,以及充滿活力的資本市場,也是全世界獨樹一幟。

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土壤,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孕育了從蓋茨到喬布斯再到馬斯克這樣的傑出企業家,而華爾街的金融市場,又在資本層面支持企業家精神是市場的對接,加上美國領先的高等教育和科研體系,這都是美國長期領先世界的深層土壤。

王暘觀點:撇除疫情這一外力因素,美國霸權的衰落早有先兆。一個國家的先進性,其實更多的體現在思想風潮的引領能力上。美國近年思想能力退化,特別是戰略學界,沒有像基辛格、肯南和布熱津斯基那樣的大師級戰略思想家和理論家出現。現在美國戰略學界對於美國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是典型的思維混亂,比起肯南、基辛格和布熱津斯基這些前輩對於「冷戰」的判斷,戰略設計和行動組織能力的差距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缺大師級戰略思想家

中國曾經領先世界2000年,但是「故步自封」的文化保守主義,導致近代中國的落後。但是可喜的是現在我們更多的懷着開放、合作、共贏的胸襟。一下一上,美國霸權衰落逐步成為趨勢。

郝冰清觀點:當前,世界正在經歷「全球科學版圖的劇變」。新興經濟體深知科學與創新在全球市場及經濟競爭力中起到的作用。它們已愈來愈多地把加強科技方面的能力建設擺到優先位置。

美國仍然是目前在研發領域投入最多的單一經濟體,年開支達4290億美元(約合2.6萬億元人民幣)左右。

相比之下,中國和日本分別為2080億和1470億美元。在知識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領域,例如高科技製造業、能源業與製藥業,美國也依然強勢,且此類行業總體佔美國經濟總產出的40%左右,領先於所有其他發達國家。可以說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全球第一位置,短時期內很難被其他國家超越,而這一地位與國家的發展進程是息息相關的。美國霸權仍在,衰退不易。

陳爽(女)觀點:思想能力的下降和製造業人才「赤字」是美國衰落的結構性因素。美國的霸權是建立在三個支柱之上,軍事力量、金融美元和高科技,或者再加一個支柱就是意識形態和荷里活代表的美國文化。

美國的思想能力退化直接影響到意識形態和聯盟體系;而製造業的衰退直接影響到美國軍事力量的效率和高科技的產業化。這些影響在早期是潛移默化的,現在已是顯著的暴露階段。眼下的美國疫情正呈燎原之勢,不知何時才能到頭,這將沉重打擊美國佔GDP半壁江山的服務業。況且,若無法從源頭上根治「病因」,美國國內需求和實體經濟下滑趨勢必然是很難逆轉,這已從美國股市的持續大跌中顯現出苗頭和趨勢。

徐公美觀點:美元作為與黃金等值的「世界貨幣」,雖然是金融市場全球化的結果,但的確是美國霸權的重要支撐。

全球金融市場至少需要一種「世界貨幣」維持市場運作,現在及可預見的未來只有美元能擔當這個角色。即使疫情期間,美元仍被認為是相當安全的貨幣,整體來看,美元滙率依舊強勁。

當前美國的政治和經濟依舊相對穩定,且美元不像新興市場貨幣那樣波動不定,這些事實都增強美元吸引力。目前依舊有超過1.8萬億美元的貨幣在全球流通。

而只要美元霸權存在,美國的霸主地位就不會被奪走。要打破這個美元霸權,就必須重新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貨幣霸權體系。然而當下的國際金融市場格局,短時間內幾乎不可能達成這一目標。所以美國霸權仍在,衰退沒那麼容易。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