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7日
中國經濟實現「V形」反彈!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3.2%,扭轉首季收縮6.8%的頹勢,也遠優於市場預期升2.4%。據初步核算,上半年GDP約45.66萬億元人民幣,以可比價格計算,按年下跌1.6%,惟國統局發言人稱,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催生了很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整體經濟繼續提供有力支撐,加上宏觀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顯現,有信心下半年持續復甦。
中國疫情大致受控,得以率先走出危機,相比起來,美國經濟恢復之路充滿挑戰。美國疫情愈爆愈烈,市場對其經濟前景看法轉趨悲觀。美銀發表的7月份報告顯示,僅14%受訪基金經理認為美國經濟將「V彈」,較上月調查時下降4個百分點;約44%受訪者相信經濟會呈「U形」走勢;有30%則看到「W形」發展的可能,按月增加9個百分點。
美銀報告另一焦點,是美國科技和增長股好倉(Long US tech & growth)為「最擁擠交易」(most crowded trade),因近四分三基金經理押注其中,屬2013年12月有紀錄以來最高比例。正所謂眾地莫企,意味投資科企風險極高。事實上,經過連月急升,逾七成基金經理評定美股已被高估(overvalued),與此同時,這些大戶的現金持倉水平也回升0.2個百分點,至4.9%,或多或少反映他們對後市態度開始謹慎。
官方觀點也相當審慎。美國聯儲局周三(15日)發布俗稱「褐皮書」的地區經濟報告指出,7月初幾乎全部轄區經濟活動都見回升,但表現仍遠遜疫情爆發前;由於無法肯定新冠肺炎大流行將肆虐多久,經濟前景續不明朗。儘管部分僱主加快招聘,各地亦有企業裁員。服務業方面,需求持續疲弱,而製造業活動雖略為好轉,不過繼續處於十分低水平。
最新出爐的6月美國工業生產指數(季調後)按月增長5.4%,創1959年以來最大單月升幅,年率計算降幅收窄至10.8%,連續10個月回落;更重要的是,指數連彈兩個月至97.459,依然比過去5年平均值低逾兩個標準差,即當地工業活動與疫前尚有一段距離。
附【圖】所見,道指目前收復熊市跌浪的大部分失地,惟與工業生產數據表現嚴重脫節,突顯美股壯旺是央行大水漫灌所造成,本輪漲勢有點過頭;何況當地疫情反覆,隨時令初露苗頭的經濟復甦,動力減弱,將不利美股。
花旗美國經濟驚喜指數攀上歷史高位,代表數據持續遠勝預期,卻很大程度是低基數效應所致,而且憧憬疫情今年內結束,明年一切如常,現在看來無疑屬過分樂觀。至於內地經濟數據,同樣出乎意料向好,復甦之路縱非毫無波折,但估計會比美國順暢,A股值博率或勝過美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60市況概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