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0日
隨着疫情對經濟情況持續影響,不少科創公司的資金鏈也隨着融資的冰封而變得岌岌可危。兩年前還充滿光環的人工智慧行業,到目前更是負面新聞不斷。
繼AI獨角獸曠視科技赴港IPO處處碰壁,另一AI大佬商湯在兩年前融了軟銀Vision Fund之後,目前再次融資遇冷,以及英國晶片公司ARM近期出現旗下中國合資公司的人士問題,在推遠一點到明星AI晶片公司Wave Computing申請破產保護等等,都反映投資金額大幅下滑以及中美貿易戰對這些AI有關公司的影響。
相對區區兩年前的AI盛景,目前的情況對行業來說可謂天堂與地獄。2016至2018年那兩年,世界各地有關人工智慧的國際會議絡繹不絕,無論行家或者投資者都對行業充滿激情,加上一些國內外知名互聯網大佬的參與,例如當時李彥宏、馬化騰、馬雲及華為任正飛等都高調地開展了各式各樣的AI相關業務,更讓整個科創界對AI更瘋狂,那個時候其實很多科創公司就算和AI沒什麼關係,都會拉上AI的名稱來作為宣傳。
當然不少有經驗的股權或風險投資者對這些伎倆都心裏有數,然而在資金充沛的那些年,不少投資者對AI一知半解,只是懷着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心態,像是恐懼錯過一個新時代的心裏狀態下盲目投資,所以AI技術沒有什麼創新的同時,融資記錄卻不斷被創新。例如2014年才創業的商湯科技,3年內估值漲到20億美元;到了2017中更宣布完成4.1億美元B輪融資,而2018年4月則完成阿里巴巴集團領投6億美元C輪,一個月後,6.2億美元C+輪融資,再過三個月,軟銀Vision Fund 10億美金的融資。
熱潮轉淡 估值泡沫爆破
事實上,再人工智慧最風光的2018年,商湯可謂在一眾AI公司中最能成功坐上這個資本巨浪,只是由2018年4月到9月,區區5個月時間便獲得三輪共22億美元融資,另外兩家AI巨頭雲從科技和依圖科技在同一時間內有大量融資。例如雲從於2018年6月融了10億元人民幣B+輪,而依圖在同年6月、7月也融了3億美金。
對AI科創企業來說,2018年絕對是好得難以形容的一年,而其實這樣大量的融資金額在全球風投界也絕對是奇葩。然而隨着愈來愈多的AI公司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在不同場景的成熟應用還有一段距離,慢慢地熱潮開始轉淡,估值泡沫也開始被刺穿,甚至有些明星企業開始倒閉……在目前融資情況如斯慘淡的日子,回想區區兩年前融資易過借火的風光日子,可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走資已令港股弱 |
上一篇: | 疫情反覆不退 復甦步履蹣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