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
2020年初投資勢頭十分良好,可惜春節後新冠肺炎拖累全球股市及經濟大挫,今年首5個月快將過去,錄得正回報主要為黃金、債券、部分對沖基金、科技、生化科技、健康護理及消費等。
截至5月22日(上周五),美國納斯特生化科技指數上升10.7%,優於納指3.9%的漲幅,以過去1年計算,納指生化科技指數飆27.9%,亦優於同期納指的22.1%。現時一眾生化科技或醫藥企業爭相研發治療新冠肺炎疫苗,創投基金、對沖基金及投資者均對未來能成功研發疫苗頗具信心,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但部分基金經理恐怕新冠肺炎等因素導致生化科技及醫藥股過分炒作。
即使成功研發及大量生產疫苗,卻因拯救生命為主而須降低藥價,故影響盈利及股價表現,各位不妨參考下列例子︰
一、Gilead有機會提供應付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其股價年初至今只上升12.62%。
二、Moderna在5月18日宣布首階段臨床試驗成績不俗,當天刺激道指曾飆900多點,其股價當日急漲26%,年初至今更大升195%!Moderna藉好消息集資,此或因Moderna與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合作研發新冠病疫苗,股價表現遠勝Gilead。
自製生科股組合
三、歐洲諸國及日本等加入研發行列,如日本AnGes股價年初至今升幅達250%!
筆者建議各位可考慮自行構建(DIY)生化科技組合,透過鄧普頓旗下生化科技基金或生化科技ETF分散投資風險,倘若藥企能成功研發治療藥物,其股價必定被受追捧;相反,其他藥企未能成功研製或從研發方面取得進展,必然「賠了夫人又折兵」,股價隨之回落。
港股方面,大部分投資者過去數月均聚焦於內地物業管理股、科技股、新經濟股、內需股、健康護理股等,近期透過港交所(00388)申請上市生化科技企業成為投資亮點,現已共有近20家缺乏盈利的生科股上市,這生態圈已逐漸成熟,包括相關的投資銀行、律師、會計、專業的生化科技分析及研究人員等,將有助提升行業質素及持續發展,同時吸引更多相關企業來港上市,各位絕不能忽視此新興板塊。
對沖「醫療通脹」
眾所周知,醫療價格不斷上漲,投資於生化科技及健康護理或有助對沖或抗衡未來因「醫療通脹」而引致巨額費用,投資於科技股則冀獲得長期高回報,有助保持或改善我們的生活質素,因此,各位宜「兩條腿走路」;亦可考慮利用較穩健的如高息股或房地產等,另一投資為生化科技或科技股,但要留意近期新冠肺炎影響全球及各行各業,許多高派息率的企業已宣布不派息或減少派息。
回顧東驥模擬組合,截至2020年5月26日基金模擬組合一周下跌0.16%,年初以來回報為-0.7%,自1997年成立至今總回報739.69%,平均年化回報9.59%。
上周組合中表現較佳為摩根美國科技基金與新購入的貝萊德全球基金世界能源基金,單周分別錄得3.28%與2.28%漲幅;市場避險情緒有所下降,組合中的貝萊德世界黃金基金下跌5.13%,摩根中國先驅A股基金上周也回落3.32%。
模擬組合將作出下列部署︰
①隨着以俄羅斯為主的新興歐洲地區疫情逐漸受控及油價穩定下來,故將購入約佔組合3%的摩根基金新興歐洲股票基金;
②拉丁美洲地區股票基金年初至今平均跌幅仍逾37%,最惡劣情況正是入市良機,故將購入約佔組合3%的摩根基金拉丁美洲基金;
③日本全國解除緊急狀態,並宣布追加百萬億日圓刺激經濟,南韓疫情也受控,故將購入約佔組合3%的安聯東方入息基金。
現金持有比例為20%。
聲明︰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所提及的證券。東驥旗下基金及客戶組合持有亞馬遜及Facebook。
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0天免費閱讀】香港零售業犯下兩大錯誤 |
上一篇: | 中概股「二次回歸」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