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8日
筆者去年底於「沿圖論勢」中,剖析2020年可能出現的「十項預測」,其中之一便是今年環球經濟下行壓力將有所緩和;從最新的兩項指標來看,似乎亦確認環球經濟正朝這方向發展。
首先,環球經濟不確定指數呈見頂。過去兩年環球經濟陷入低迷的境況,當然很大程度因中美貿易戰(談判),為市場帶來不明朗因素,間接地抑制企業資本投資,進而影響整體經濟表現。事實上,從新聞大數據編製而成的環球經濟不確定指數,自2018年5月,即中美貿易戰爆發初期開始抽升,反映經濟前景不確定持續惡化。截至去年9月底,該指數更高見76.4點,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高位,反映市場對經濟前景感到異常不明朗,情況可媲美2008年金融海嘯。去年第四季起,中美貿易談判漸露曙光,環球經濟不確定指數亦開始見頂回落兩個月,顯示市場不確定性已有所緩和。隨着中美達成首階段協議,相信這指標中短期內將進一步從高位下滑,為環球經濟回穩帶來正面訊息。
提防滯脹噩夢重現
其次,南韓出口增長跌幅明顯收窄。對預測環球經濟表現有領先指標作用而被譽為「礦坑中金絲雀」(a canary in the coal mine)的南韓出口已連跌13個月,且之前更連續6個月出現雙位數字跌幅,反映環球經濟過去一年每況愈下的境況。不過,上周初南韓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的出口增長數字,只是收縮5.2%,雖然依然錄得負增長,惟這已是8個月以來最佳的表現,反映環球經濟有逐步走出谷底的跡象。
單月的數據暫難以論斷環球經濟下行壓力已完結,惟近月數據發出正面訊息是毋庸置疑。話雖如此,由於今年較後時間中美將開展第二階段貿談,加上多國利率已處於異常偏低的位置,縱使稍後經濟確認回穩,惟增長動力不宜寄予太大期望。換個角度看,環球經濟很可能較長期陷入低增長的平原。至於通脹隨後會否趨升,甚至惡化,造成環球滯脹的噩夢呢?
信報投資研究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香港股市上日收市統計 |
上一篇: | 內地醫療有瞄頭 新股博賺利是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