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
恒指12月初稍稍跌穿26000點低位後,挾中美貿易談判達成首階段協議利好消息刺激下,「三扒兩撥」重拾升勢,並且再次逼近11月7日的即市高位27900點。後市發展能否再上一層樓?僅從近月投資者部署的取向,似乎短期後市還是相對樂觀。
筆者透過恒生綜合指數(HSCI)約500隻指數成分股,編製了四條不同特性的指數,分別是高啤打指數、低啤打指數、高槓桿指數和低槓桿指數。編製方法是(1)根據成分股beta系數,把高於1.2和低於0.8成分股,以市值加權法分別編製高啤打指數和低啤打指數;(2)根據成分股淨債務佔EBITDA比率,把最高首50隻和最低首50隻成分股,以市值加權法分別編製高槓桿指數和低槓桿指數。
有兩個重要訊息值得留意:其一,恒指於11月初至12月初反覆下滑,但期間高啤打跌幅相對溫和,反映縱使恒指回落,當時沒有出現明顯投資者「走貨」情況,不似全面看淡後市。當然,踏入12月初後恒指重拾升勢,更可見高啤打指數遠遠跑贏HSI和低啤打指數;投資者risk on情況更趨明顯【圖】。
風險胃納反覆上升
其二,自10月10日至11月7日的升浪中,恒生指數和低槓桿指數的表現明顯跑贏高槓桿指數(見11月27日本欄),反映當時投資者風險胃納雖然上升,但投資取態仍然相對審慎。更值得留意的乃踏入11月初至12月初的跌浪中,低槓桿指數的跌幅相對溫和,似乎同樣反映投資者沒有在恒指走軟期間,出現明顯「走貨」的跡象。更重要的是,踏入12月4日至今的升浪,低槓桿指數表現固然理想,但同期高槓桿指數的升幅更為突出(8.6% vs 7.4%),不但反映投資者risk on狀況外,更突顯其部署較10月期間更趨進取。
總而言之,自10月初至今,港股投資者的風險胃納似乎正在反覆上升,縱使期間出現回吐,惟大舉沽貨的情況並不明顯;而且從近期投資者的部署上,取態更趨於進取。這一切在反映短期後市發展仍然相對地樂觀。
信報投資研究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香港股市上日收市統計 |
上一篇: | 年結前亢奮 板塊輪動炒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