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
減息放水可謂2019年眾多央行的主調,因全球近六成央行不約而同地放寬銀根,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一波減息潮。雖說各國考慮有所不同,但頭號因素離不開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持續一年多的貿易戰,拖累全球製造業出現7年來最大下行風險。由今夏開始,市場浮現美國經濟衰退的憂慮,令一眾央行紛紛在第三季宣布減息。美國聯儲局今年已減了3次息,分析相信直到2020年初都不會再出手。
瑞士銀行經濟師表示,以年率計算,2019年第三季的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至2.3%,接近去年第四季,即中美貿易戰摩擦高峰期的低水平。他們補充,上述異常疲弱的數據亦反映出全球市場面臨的信心衝擊。
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在夏季開始,步入所謂的「保險性減息」(insurance cut)周期,聯儲局連續減息3次,累計共0.75厘,以抵消中美貿易戰及環球經濟放緩的影響。東亞銀行高級外滙市場策略師葉澤恒認為,2019年環球央行已經減息多次,聯儲局也減了3次,相信今年內,以至2020年初都會按兵不動,等待經濟情況穩定後,檢視經濟數據才會作出新的貨幣政策決定。由於美國明年大選,聯儲局的貨幣政策如果側重某一邊,將會成為政客目標,因此會傾向維持息口不變。
歐央行復QE 英脫歐前按兵
歐央行亦在9月進一步深化負利率,減息0.1厘至新低的負0.5厘之餘,推出3年來最大規模的貨幣擴張計劃,恢復去年結束的量化寬鬆(QE)買債措施,11月起每月購入200億歐羅的債券,且會在必要時一直維持,直至經濟好轉。葉澤恒指出,英國方面亦很大機會維持息口不變,直至落實脫歐為止,由於英倫銀行行長卡尼不再連任,繼任人的取向亦會左右息口走勢。
至於發展中經濟體,今年初已步入減息周期,37個新興國家的央行在9月份錄得11宗淨減息,8月的淨減息更達到14宗,是金融海嘯以來單月最多。
第三季舉行過議息會議的41個國家當中,僅挪威、哈薩克和阿根廷3個國家宣布加息,其中經濟增長蓬勃的挪威已是年內第三度上調利率,哈薩克則因為憂慮通脹升溫而加息,而阿根廷則是在時任總統馬克里於8月初選落敗後,為支持本土貨幣而加息。
第四季除美國外,澳洲、冰島和印度亦接力減息。至於維持基準利率在負0.1厘超過3年的日本央行不斷暗示要減息,但都是只聞樓梯響。
然而,對於歐美主要央行帶頭減息,市場看法分歧,摩根資產管理(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策略師凱利(David Kelly)曾指出,貨幣刺激措施的副作用不輕,尤其是在原來超低息水平上持續減息,不但無法刺激需求,更可能適得其反。
11年前為應對金融海嘯後急轉直下的經濟困境,由聯儲局帶頭的全球放水潮無疑是非常有效的創舉,但到了2019年,各國央行為提振需求而施行的大大小小常規及非常規刺激措施,當中不少成效寥寥,甚至有部分產生反效果。
基金經理增持股票迎升浪
不過,減息至少對股市會產生短期的支持作用,路透在聯儲局10月尾減息前進行調查反映,環球基金經理因中美貿易紛爭而激化的經濟放緩憂慮,連續6個月減持股票後,建議增加吸納股票,理由是主要央行減息兼推刺激措施、帶動股市和債券造好,投資者可從中獲取較佳回報。
事實上,減息已成為股市催化劑。在10月30日聯儲局進一步把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下調0.25厘,至介乎1.5厘至1.75厘區間,當天美股標普指數以紀錄新高收市。
路透這個在10月8日至29日對37名投資組合經理進行的調查顯示,債價上升促使他們把持有股票的比例,由9月平均的44.3%,提高至46.2%,同期把債券比重削減0.2百分點至41.9%,現金比重亦從7.6%縮減至5.9%。
美銀美林在11月首個星期發表對環球基金經理的調查顯示,整個夏天都在憂慮美國步入衰退的投資組合經理,如今卻擔心錯過股市創新高的良機,他們持有的現金比重,由10月的5%調低至4.2%的近6年半新低,降幅是特朗普於2016年勝選美國總統以來最大。
受訪基金經理投放於環球股票的配置明顯回升,淨增持環球股票的基金經理佔比按月增加20個百分點,達到21%。美銀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特內特(Michael Hartnett)指出,投資經理對全球增長的樂觀情緒攀升至年半以來新高,漲幅是20年最大的。該調查顯示,投資者仍然認為,股市反彈面對的頭號尾部風險(tail risk)是貿易戰,但股市好友強調,中美貿易休戰也許已足以令美股連番刷新紀錄。不過,該調查亦指出,較悲觀的投資者預測聯儲局在2020年11月美國大選前都不會再減息,可能動搖一直以美國科技股和增長股為對象的好倉。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