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1月23日

阿米 有米落鑊

年底或殺估值 美股宜吸勿搶

中美貿易首階段談判又有變數,如此好事多磨,大家都早已習慣,今次焦點在於「香港牌」,美國參眾兩院快速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後,已交到總統特朗普面前等待簽署。

當連被認為相當親中的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都開金口支持香港人,而現時正在眾議院面臨彈劾的「侵總統」,極需要參議院支持,因此最終會大筆一揮簽署法案的機會,突然提高了不少。

中國政府在該法案連過兩關後,除不斷口誅筆伐之外,在貿易談判方面也開始在為自己鋪下台階,包括有風聲傳出,雙方不會在今年內簽署協議;最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又有「必要時不怕反擊」的偏鷹言論,都在預告稍後未必有好結局,貿談隨時又再爛尾。

市場一向最討厭不確定性,之前美股投資者尚以為貿談進入大直路,美股指數水位亦較高,如今稍有風吹草動,也可以成為先走為敬的理由。尤其是特朗普召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後,依然未見美國貨幣政策轉鴿。

事實上,12月聯儲局會議,較多人支持不加不減,但以現時市場氣氛來看,如果下月一如預期所料不減息,這有可能成為美股短線調整的藉口。

論經濟前景和公司質素,當然是美股較佳,不過最近一兩年,美股新經濟股份長期估值偏高,短線會有急劇調整的所謂「殺估值」現象時有出現,策略上是等待年底前有調整才部署低吸,尤其是貿易戰重啟後較受影響的行業,包括半導體股、大型科網股及正在打入中國市場的國際零售品牌股,現時都是宜吸勿搶。反而早前業績期後已調整的餐飲股與必需品消費股,可以從中選基本因素較好的吸納。

寬鬆致滯脹 商品股難炒

鮑爺幣策按兵不動,中國人民銀行卻忍不住先行「放水」,一年期及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獲下調,被視為寬鬆訊號。最鬆一口氣的當然是內房股,然而,每次中國重新放水,投機者必然在商品方面着力大炒特炒,尤其是今年來已經因為非洲豬瘟令豬價急飆,整體食品價格上升壓力不小,內房銷售又較預期偏好,水泥價格上揚,鋼價亦蠢蠢欲動,是有點炒通脹概念的跡象。

不過,假如中國在現時經濟增長下滑期間通脹急升,就是典型滯脹格局,此種情況下,就算商品價格急升,也不一定能傳導到商品股盈利以至股價之上,即使是專業炒家,炒商品股亦是勉強無幸福,阿米還是建議大家作壁上觀為佳。

筆者馮宏遠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https://www.facebook.com/fryingrice/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