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1日
社會氣氛欠佳,本港投資者的情緒大致上興致乏乏,但其實恒指中有超過50%的成分股都是中資企業,其主要的業務收入來自中國內地,而非本港。
隨着貿易談判露曙光,加上在貨幣及財政政策的刺激下,中國經濟有望穩定下來,可緩解市場的下行壓力。事實上,估值跌至低位的港股,近月也開始略為反彈。身為主動型投資者,筆者認為相對於宏觀經濟的走勢,揀對了股份及投資主題,更能惠及整體投資組合的長遠表現。
其中筆者長線看好的行業是物流業。如今網上購物已變得愈來愈普遍,電子商務活動發達,成為商業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正在推動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物流業是電子商務得以成功的重要工具,以協助貨品由製造商或分銷商運到集中存庫、訂單處理和交付,以及退貨時的逆向物流等。根據PR Newswire的數據,2017年全球物流市場價值高達103億美元。一些分析師估計,及至2026年,物流業的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164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7.4%。
電子化提升效率與體驗
市場對物流的需求愈來愈大,因此行業也與時並進,採用嶄新的技術來提高效率和交付速度。新技術如電子化、電子感應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以及機械人技術和應用等,紛紛在改造物流業的面貌。自動駕駛車輛便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最初自動駕駛車輛之所以面世,是為了用於大眾交通及私人車輛方面,如今物流業則將之加以應用,以自動駕駛物流卡車來解決駕駛員短缺的問題,同時提高運輸效率。擁有自我學習能力、深度感應和自動充電等配備的機械人,更已漸漸成為了物流倉庫和集運中心的主要勞動力。
物流業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變化是數碼化,以提高營運效率及客戶滿意度。該行業正在改善其營運模式,以提供交付的靈活性、簡化流程、降低成本並滿足消費者需求。電子化還能提供實時數據,從而簡化運輸流程,而實時監控商品的技術則可增強客戶服務體驗。因此,財經雜誌《福布斯》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今年物流行業中有62%的企業正在進行電子化轉型,就不足為奇了。
事實上,全球其中最大的物流服務集團最近便發表了一份聲明,指他們將大規模更新其IT系統及集成技術,重點是將倉庫系統自動化,並引入機械人和數據分析。該集團預計,這些投資將在未來為業務帶來強勁的利潤增長。
物流業是個強者愈強的世界,沒有充裕資金的小型營運商很容易被淘汰,相反,財雄勢大的大型對手,則有能力投放足夠的資源來克服這些挑戰。
作者為安聯資產管理首席大中華基金經理,專責中港股票投資。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及投資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讀史觀體制 |
上一篇: | 香港宜建家族辦公室生態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