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
去年10月16日,我在本欄發表了名為「解構《施政報告》的三大成本效益」的文章。一年過後香港變了。由於今年推遲了發表的日子,今天只能寫我對2019《施政報告》的寄望。我的寄望很簡單,我寄望特首不要忘記管治新風格的初心,以客觀研究和實證為基礎,從事實出發。
2018溫故知新
去年今日,我解構的三大成本效益,分別是:(一)規管電子煙及其他新型吸煙產品;(二)明日大嶼願景;(三)三隧分流。
關於電子煙等的規管,去年《施政報告》提到:自政府今年中提出立法規管電子煙及其他新型吸煙產品的建議以來,醫學界、教育界、家長,及不少市民對以規管形式處理這課題表示憂慮,擔心容許電子煙及其他新型吸煙產品有限度在市面出售,將不足以保障市民健康,特別會對兒童及青少年帶來十分負面的影響。經權衡規管或全面禁止這類產品的利弊後,我決定以保障市民健康為首要考慮,政府將於今個立法年度提出法例修訂建議,禁止入口、製造、銷售、分發及宣傳電子煙及其他新型吸煙產品。
我要說的是,政府應「以客觀研究和實證為基礎」去說服醫學界等如何作出合乎公眾利益的規管,而非就個別利益團體的憂慮任由規管朝令夕改。
關於明日大嶼願景:「明日大嶼願景」是本屆政府的重點工作,我會盡快成立直接向我負責的專責統籌辦事處,就整體方向提供督導,統籌並監察計劃的規劃及落實。這個辦事處會按需要擴展,務求讓政策和執行有效對接。
從事實出發去研究,我強調政府須小心分析計劃的融資安排。
關於三隧分流:根據運輸署的研究,要合理分流過海交通,我們須善用西區海底隧道(西隧)較大的設計容車量,推動部分現時使用紅磡海底隧道(紅隧)或東區海底隧道(東隧)的私家車、的士及電單車改用西隧,以期有效紓緩過海交通擠塞,及減少對非過海交通的影響。政府建議由2020年1月1日起,降低使用西隧的私家車、的士及電單車實際所需繳付的隧道費,並同時上調紅隧和東隧的相關隧道費,以達至有效分流的效果。
這是三項施政建議中,唯一政府有做過比較仔細實證研究的。殘酷的政治現實,這亦是因得不到多數立法會議員支持而最早胎死腹中的建議。
2019不忘初心
不忘「以客觀研究和實證為基礎」的初心,今年我除了寄望政府可以重新研究電子煙等新型吸煙產品的成本效益,和實事求是去分析明日大嶼計劃的融資安排,還寄望政府能夠在保障私有產權的前提下去解決房屋問題這個深層次矛盾:政府會公開邀請「土地共享」申請,申請者必須在其建議中清楚說明如何透過提升基建、地積比率或改劃土地用途等方法,在其擁有的私人土地上於短中期帶來相當數量的房屋單位。申請所涉及的新增樓面面積,將由政府與申請者「共享」,當中不少於六至七成須用作興建以資助出售房屋為主的公營房屋,而公營房屋的類別將因應資助房屋政策、土地位置和周邊配套等因素而決定。
一年過去,「土地共享先導計劃」一直只聞樓梯響。實證為本,近年運輸或基礎設施方面的局限一直限制着新界土地發展的地積比率。
又是實證為本,實際抬高樓價的「規劃霸權」並非香港獨有,我一位芝大師兄Edward Glaeser多年來分析美國各地房屋供應的研究發現,樓價遠高於建築成本的一些沿海大城市,主要亦是「土地使用分區管制 」(zoning)所致。管制導致的規劃稅,每方呎可達7美元之高。讓我重申,我對今次《施政報告》只有一大訴求:政府施政要以客觀研究和實證為基礎,從事實出發。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及資訊經濟計劃附屬學者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編者按:徐家健教授最新著作《經濟學說藝術投資》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央行轉口風 澳元得益? |
上一篇: | 深控利中線吸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