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2日
上周末,又是一年一度舉行典亞藝博的日子。記得一年前我這樣寫過:「自去年起,典亞藝博舉行的同時,更上有嘉德,下有蘇富比。到灣仔會展走一趟,可以欣賞到本地最具規模藝術品博覽會中頂尖古董藝廊及中西兩大拍賣行的眾多藝術珍品,是我每年10月選擇留在香港的其中一個原因。而喜歡一年一度的典亞藝博,理由之一是我可以一次過與幾位古董藝廊老闆朋友敍舊。」
是的,拍賣行與藝廊之間的競爭與合作一向使我着迷。研究了藝術品市場多年,任何新進場的參與者,我都希望第一時間親身去了解一下。今年的典亞藝博,除了一如以往跟幾位古董藝廊老闆朋友敍舊,亦認識了一些新的朋友。這些新朋友,有幾個來自台灣的當代畫家,亦有一位可能會顛覆藝術品市場的人。
可能大家都是讀數學出身的關係,跟「愛森龍藝享會」(Epsilon Artshare)的創辦人Khaled Feki一見如故,我們都喜歡數學,我們都重視巴爾蒂(Balthus)的畫作。今年典亞藝博,我認為最值得向大家介紹的,便是這位可能會顛覆藝術品市場的朋友。
早前我在本欄提過,在《信報》大本營舉行的《藝術投資入門講座》中,我和蕭若元談到投資印度藝術這個投資建議。Khaled除了跟我一樣重視巴爾蒂,他亦醉心印度及喜瑪拉雅藝術,尤其當中的犍陀羅佛像。犍陀羅(Gandhara)是古印度十六國之一,地理位置估計是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從犍陀羅佛像說起
據說,當年印度佛教便經犍陀羅傳入中國。Khaled曾向我解釋,原始佛教最初是沒有佛像的,那時的佛教藝術只簡單以足印代表佛的修行之路。小乘佛教沒有偶像崇拜,到了大乘佛教的興起,隨着「普渡眾生」的概念發展起來,多了傳教的需求,佛像才慢慢普及。犍陀羅佛像有多少受到希臘雕刻藝術的影響,今天仍有不少爭議。想追本溯源認識中國佛像藝術,犍陀羅佛像是不可不花點時間去研究一下的。
投資犍陀羅佛像,除了金錢,更重要的是知識。我在《經濟學說投資藝術》一書中解釋過,一般中產在投資藝術場時所面對的兩大問題:其一,集資困難;其二;流動性低。以藝術品私募基金方式解決這兩大問題,有一定作用。問題是,私募基金的入場費也不輕,所以並非香港一般非專業投資者的選擇。Khaled的手機應用程式「愛森龍藝享會」卻提供了一個入場費極低的投資藝術新途徑。篇幅有限,今天我先介紹一下Epsilon Artshare為什麼不屬於受監管的「集體投資計劃」(collective investment scheme)?
藝享會的投資品味
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集體投資計劃的定義有以下四大元素:
(一)此類計劃必須涉及就財產而作出的安排,可涵蓋任何財產(包括房地產),不論其所在地是香港或海外;
(二)此類計劃的參與者(不論是否有權獲諮詢或作出指示)對有關財產的管理並無日常控制權;
(三)計劃的財產整體上是由該安排的營辦者管理,及/或參與者的供款、用以付款給他們的利潤或收益是滙集的;
(四)有關安排的目的,是讓參與者可從中得到利潤、收益或其他回報。
四大元素,缺一不可。Epsilon Artshare不但讓參與者集腋成裘,更容許參與者每天隨着自己的喜好控制藝術品的買賣。換句話,相比一般藝術品私募基金的投資者,參與藝享會的人可以每天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進行買賣,這亦大大提高了藝術品投資的流動性。由於上述的第二點並不成立,這個epsilon 般小的分別,方便了普羅藝術愛好者可以續小續小地,與其他參與者分享犍陀羅佛像和其他藝術。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及
資訊經濟計劃附屬學者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編者按:徐家健教授最新著作《經濟學說藝術投資》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緊急法對個人保險有何影響? |
上一篇: | 調整自己投資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