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6日
港股表現遠比想像中差,尤其是富時指數「換馬」的沽壓之後,仍然不肯反彈,令人擔心是否資金不斷外流。
本地企業也不爭氣,港交所(00388)本想以近3000億元收購倫交所,如果被拒絕,也沒有辦法,但是港交所似乎不想放棄,鍥而不捨想對方接受,股東難免認為,港交所有可能提升收購價,背後目的是,想擴大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不是關乎為股東創造利潤,所以估計在未解除疑慮前,股價會脫離大市下跌。
一邊減息 一邊缺錢
金融和地產板塊確實度過第一輪危險期,理論上不應該再穿低位,除非因為業績不佳,出現評級下調引發的跌幅,日日陰乾,那就神仙都難救。
不過,最似陷阱的是食品股狂升,尤其是兩隻貴一貴都有人追捧的美團(03690)和海底撈(06862),但是靠着選股和炒個股公司,除非注碼集中和命中率高,否則很難在大市下跌之時,脫離地心吸力。
同一時間,美股雖然在高位,亦正身處減息周期,但是缺錢的現象明顯,聯儲局每天都需要在隔夜拆息市場出手,穩定市場利率,以免出現資金短缺。如果這項動作長期化,顯示實質流動性已出現乾涸,可以非常危險,歷史上幾次大型閃崩,例如1987年、1929年股災,背後除了高估值,也有流動性的因素,要留意即使減息周期下,也只是指標利率的下降,並不代表實質的借貸成本回落,也要視乎銀行會否願意放出貸款,所以是有可能出現「一邊減息,一邊缺錢」的古怪情況。
正如昨天呂梓毅先生在「信圖分析」中〈環球股市第四季堪憂〉指出,環球股市反彈程度雖然接近歷史高位,但是10天線高於50天線的比率只有70%,遠低於上次高位約90%,市寬比率70%,更接近5月初跌市之前,故此目前股市可以說是高處不勝寒,隨時有大跌風險。
一個伸手 一個派錢
目前可以支撐美股的資金,主要來自企業回購,微軟上星期公布回購400億美元的股票,令股價推上歷史新高,繼續穩坐全球最大市值公司的寶座。其他大型企業也有非常吸引的回購計劃,這亦是美股能長期跑贏其他地區股市的主要原因。
香港或大中華區的交易所,往往只着重新股的總融資額,即是問市場和投資者拿錢,而並非派錢,美股的公司派息比率一般不多,但是他們會通過回購,推高股價,所以一個市場是不斷問投資者拿錢,一個是努力去派錢,久而久之,估值上自然差天共地。
另一個買入股票的資金來源,來自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近年共同基金和對沖基金的資產不斷流走,大家都愈來愈接受買入低成本的ETF,這些資金不會選股,只是買大公司,所以當有宏觀因素令資金要撤走,大部分股票都會下跌,故此,ETF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神奇,一旦市況逆轉,隨時出現人踩人的情況。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增長與價值型股票各享優勢 |
上一篇: | 長債息看升 利好價值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