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日
老友傳來一段郭鶴年自傳中,寫郭鶴年和李光耀的關係,才知道這兩位華僑,一個在新加坡出生,一個於馬來西亞出生,都是新加坡萊佛士學院的畢業生,兩人都是1923年出生,李光耀年長20日,應是同學,但開始並不相熟,後來卻變成老友,一位梅縣客家,一位福州人,李光耀的中文是後來自學,相信兩位是用英語交談。筆者研究歷史人物,常有一個問題,是政治家長命,還是企業家(包括銀行家)長命呢?這裏有一個答案,李光耀自幼好辯,是孟子一流,唔輸得,一辯一定要贏。兩者如何發展友情,大概互敬互重吧!
李光耀可一般高人,如不是認為對方有料,或者有趣味,根本不會理你,最大考驗當然是被趕出馬來西亞,建立新加坡,成功原因之一是有一個強大的外國高參,包括以色列人。郭鶴年認為李光耀是一個模範生,過有規律的生活,不好女色、不酗酒,吸煙但戒了,這也不難做到,人生病於四濃,濃於聲色:第一忌,生虛怯病,濃於貨利;第二忌,生貪饕病,濃於功業;第三忌,生造作病,濃於名譽;第四忌,生矯激病。李光耀看來第一、二忌可免,第三、四忌難逃。
聖賢尚難負於厄,終生受四濃之惑,況偉人哉,一字解之曰淡,凡事安之若素,但治國不同,「有動於中,必傷其精」。郭鶴年稱,治新加坡如一滴水,治中國如一桶水,一滴水有益於500萬人,一桶水治14億人,「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李光耀活了92歲,郭鶴年更健壯!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高息股ETF分散風險之選 |
上一篇: | 稅收原則隨數位經濟迅速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