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日
整個5月,中美貿易戰回歸並逐步升溫,環球股市當中,風眼之一的美股市場反而算是少數表現較強者,即使環球出現經濟衰退陰霾,投資者仍認為美國有望獨強,除了半導體及機械行業屬貿戰重災區,其他板塊均未見嚴重影響。
其中,美國本土消費零售股例如Costco(COST),以及部分「夢想型板塊」如雲計算、電子支付類股份,5月初甚至有力創新高,予人一種「炒股不炒市」的假象,近日「殺估值」浪潮下,上述股份亦開始無以為繼。
沉迷當炒股份,容易見樹不見林,忽略市場環境其實正逐步轉弱。踏入6月想穩守不失,投資者對注碼及估值兩方面均須保持警覺性。
尤其是不少業務高速擴張的中小型雲計算股,營業額按年增長動輒60%、70%甚至翻倍,市場胃納夠強時,投資者不介意這些公司仍處於虧損階段,現在未有盈利反而是未來能夠「做大個餅」的特徵。
不過,市場難擁有以年計的耐性,當貿戰情況逐漸惡化至影響經濟,市場終會發現這類股份並非真的有抗衰退能力而回歸現實。
觀乎近日股份沽壓已擴散至品牌消費股,美股現成例子有Lululemon(LULU)、Canada Goose(GOOS)等,出業績後股價即暴跌兩三成。至於港股,就算接近消費股股王級數的安踏(02020),近日亦被沽空機構殺人鯨(Blue Orca)狙擊,指控誇大代理Fila收入及企業管理水平欠佳,安踏管理層短短一日招得Lululemon創辦人入股一億美元撐場,毫無疑問反擊極快而精準;殺人鯨的造淡理據不算堅實,但不能不承認他們選擇出手的時機不錯,內地消費市道今年愈見淡靜,中港股市5月亦接近一跌到底,再稍有風吹草動,容易引得投資者考慮先撤退。
美股好友眾 沽空搵食難
話雖如此,現時想造淡搵食仍相當難,尤其是美股三大指數,就算有「侵Tweets」引發閃崩,往往能夠即日收復大部分失地,畢竟相信美國經濟底子強勁的投資者為數眾多,貿然造淡難討便宜,以沽指數對沖股票持倉,效果亦不佳,倒不如直接減低持倉更有效。
港股方面,無論閣下信與不信,挾着通過《逃犯條例》修訂的影響,正在資本市場發酵,按事件時間線推演,隨時要耗至6月底,筆者估計以必需消費品股作長倉的長短倉策略,本月仍有望守穩。
筆者馮宏遠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個人並沒持有上述相關股份,筆者客戶持有Costco及其衍生工具,並可能隨時買入或沽出。
https://www.facebook.com/fryingrice/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貿易戰下的終極救市方案 |
上一篇: | 道指頭肩頂 ⓒ浪逐級跌下望14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