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8日
大家本以為中美貿易戰談的只是商業利益,但隨着時間的推進,卻發現美國的真正目的是要壓抑中國崛起。短期的利益中國可以犧牲,但長期的發展目標中國決不可能放棄。認清美國的目的後,中國已不願再浪費時間與美方談下去,貿易戰似乎會成為一場持久戰。
過去一年來,美國不斷擴大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企圖令中國感到恐懼,從而就範,答應其不平等的要求。若美國只從利益方面入手,即要求中國多買美國貨, 相信中方不會拒絕。但事實證明,美國要的不止如此。
美國要求內地取消扭曲市場的補貼,但其實,正因為補貼,中國才得以扶助一些具戰略意義的行業發展,例如目前內地的科技產業便享有多項補貼。所以,一旦答應美國的要求,即代表要放棄市場發展規劃,中國當然不可能答應。
本以為中國會輕易就範,結果卻被否決,難怪一向傲慢的特朗普老羞成怒,立即將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關稅由10%提升至25%。另外,為了進一步向華施壓,特朗普近日又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將華為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
要求均劍指內地科技業
美國的每一項要求均指向壓抑中國科技行業發展,除了自己出招限制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之外,亦不斷要求盟友放棄使用華為設備。美國只想看到中國放棄發展科技,繼續為美國生產低端產品,同時大幅增加進口美國產品。除非中國領導人是儍的,否則根本不可能答應美國的要求。
事實上,從貿易戰一開始,中美兩國均有點兒低估對方。美國以為中國會害怕加徵關稅,只要威逼中國便能使其就範;中國方面,亦以為美國只是要錢,只要答應多買美國貨便可以解決。
當大家摸清雙方的底後,才發現彼此的矛盾均涉及自身的根本利益,不可能讓步,所以,未來已不可能再談下去。難怪中國商務部近日冷淡回應美國財長努欽要再來華談判的計劃,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亦暗批,美國談判沒有誠意。
美國對中國的壓制,令不少國家亦看不過眼。除了其歐洲盟友紛紛表示不會跟隨美國限制華為之外,其亞洲重要夥伴之一新加坡近日亦發聲。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日前亦公開表示,美國將中國視為「必須遏制的對手」是行不通的,超級大國之間應存在「建設性競爭」,美國應同意中國擁有更大的話語權,以避免持久衝突」,並迫使各小國在兩大經濟體之間做出選擇。
正所謂「那些打不死你的,終將讓你成長」,面對美國的壓迫,中國到底會被打死,還是可以迎來更大更快的成長,大家不妨拭目以待。但從近日A股市場熱炒國產晶片概念的情況看來,投資者普遍相信,中國迎來蛻變並加快科技企業發展的機會更大。
其實,美國愈壓迫,愈令中國企業明白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所以近年,中國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持續增加。縱使科技股近期受到貿易戰影響而回落,但在國策支持下,長遠前景依然樂觀,值得投資者繼續逢低吸納。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光伏業在無補貼下的股權交易 |
上一篇: | 華為早有準備 股市先死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