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5月17日

管理新思維

如何培養企業內的企業家?

統籌:陳志輝(中大EMBA課程聯席主任)

主持:潘嘉陽、程潔明

嘉賓:曾向榮(美心集團高級培育及發展經理)

整理:謝冠東

 

潘 潘嘉陽  程 程潔明  曾 曾向榮

 

程:我們過往也曾談論企業家精神,但今天要談的則是「內企業家」(Intrapreneur),可否解說一下?

勇於冒險助公司拓展

曾:他們是在公司內部的企業家,這個概念於八十年代由美國學者所提出,他主張企業內部應該也要發揮企業家精神。何謂企業家精神?眾所周知,創辦企業需要勇於冒險、拚搏和接受挑戰。假如公司的同事都富有這些精神,便能協助公司持續拓展。

潘:自古以來已有商人,然而企業家則是1830年代由法國學者所提出的。當時的企業家開設工廠,憑藉土地、人力和原材料等要素,生產出衣服和皮鞋等產品。從此可見,他要把東西由甲轉化成乙,當中自然需要冒險,還可能遇上許多挫折。故企業家一方面需要創意,願意革新,同時也必須承受失敗的苦楚。然而,不少員工會說他只是打工,又何必去冒險?

曾:其實這種精神亦正配合時下的需要。我從事飲食業,向來難以吸引年輕人投身。年輕人愛追求挑戰,喜歡創新,甚至開創自己的事業。現今的企業都是求才若渴,如能創造一個環境,讓年輕同事在公司裏發揮創意,那才能吸引他們加盟。

另一邊廂,公司如能鼓勵內企業家精神,則能為公司帶來創新的動力。談一個事例:美心在香港引進了美國品牌Cheesecake Factory(芝樂坊),而它的美國創辦人David Overton正體現了企業家的冒險過程。他吃過祖母所做的芝士蛋糕,覺得非常美味,就決定開一家餐廳把它發揚光大。最初他也擔心會門可羅雀,豈料一啟市就大排長龍。他承擔了風險,但回報甚豐,由一家餐廳演變成超過200家。

從這裏可引伸到內企業家。員工如果找到一個食譜,又或想發明一道菜式,看到箇中機遇,便壯着膽子向上司提議開一家餐廳,並表示願意身先士卒。那他就是發揮了內企業家精神。

機構階級制度成掣肘

潘:企業家會做企業的主人,但打工者的心態則只算是企業的僕人。兩者處事的出發點並不一樣。簡單如在辦公室裏使用文具,老闆會稍為節省,講求用得其所;但打工的則說方便就好,不會計較成本,結果造成浪費。

不過,做主人還是僕人,也不只看員工的心態,那其實是雙向的,同時受老闆的管理方式所影響。例如老闆會否給員工發揮的平台?一旦員工要創新,就無可避免會有風險,會犯錯。那假如出錯了,老闆會怎樣看待?如果他會嚴詞訓斥,那就只會扼殺了內企業家。

Starbucks的故事也有幾分類似,創辦人Howard Schultz本來在一家咖啡豆公司打工,他向老闆提議在美國發揚意大利的咖啡廳文化,讓大家度過舒適悠閒的時光。可是老闆拒絕了,Howard於是自行創業。他做不成內企業家,反而變身為外企業家。所以說到底,內企業家文化是雙向的,能否成功,要同時視乎員工和老闆的取態。

曾:這亦反映了內企業家要面對不少挑戰。他會受機構的制度所掣肘,機構愈階級分明,員工的念頭越要經過許多上級的批核,就越容易遭到否決。內企業家能否大放異彩,很視乎企業環境是否支持。企業架構不宜複雜,越扁平越好。這也是傳統企業較難培育內企業家精神的原因。

須具備洞悉力歸屬感

程:內企業家無疑要勇於冒險創新,除此之外,他還須具備什麼元素?

曾:首先是洞悉力,要能夠洞悉巿場的變化,作出適當判斷,以拓展業務。但前提還是他具備歸屬感(ownership),覺得企業與自己息息相關,甚至是屬於自己的,才會為企業出謀獻策。試想像一位經理,手上有許多營運數據,但如果他沒有歸屬感,面對顧客數量、營業額等數字也只會感到麻木。相反,具歸屬感的話,他便會對營業額的起伏緊張起來,並嘗試洞悉背後原因,了解巿場的變化。

程:新畢業的同學在公司裏沒有江湖地位,尚未被委以重任,那他們對公司的歸屬感是否會比較薄弱?

潘:其實他們也宜對工作抱有熱忱。所謂「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只要他們投入工作,就較容易被人提拔。畢竟上司也會時刻觀察下屬的工作態度,職位低微並不代表沒有發展機會。

曾:這既取決於同事的態度,也視乎體制是否配合。我認為並非只有管理人員才須具備歸屬感,他也要推己及人,讓前線同事也有相同感受。在我以前任職的公司,會給前線員工一定的自主權,客人對服務不滿意時可自行作出一點補救措施,那樣他們就會較具備歸屬感。又以我現時的公司為例,員工可自行構思某些擺設,如是者餐廳氛圍就能體現他們的喜好。試想像為何你會覺得家中的房間是屬於你的?正因為它是由你親自布置的。

在我之前的公司,經理和同事會經常開研討會,經理會分享客人近期的意見,並請同事建議良方,以迎合客人需求。此時前線同事便可盡抒己見,如此也能讓員工不斷為企業孵化更多意念,改進公司服務,並加強同事的歸屬感。

程:除了洞悉力,你提到內企業家也須具備激勵力。

曾:有了洞悉力,你會時刻留意各種細微的變化,並作出回應。當中你要發揮創意,所以你也要具備創新力。而有了創新的策略,你也需要執行,那便要激勵團隊與你群策群力,這正是內企業家的挑戰。

激勵團隊並肩作戰

潘:企業家與一般員工的最大分別,在於當他遇上難題或衝擊時,就會想辦法化解,甚至趁此機會轉危為機。他會為此訂立新策略,並滿懷激情邁向這些新目標。與此同時,他會不屈不撓,不管衝擊再大,都會勇往直前。但一般員工看到公司遇上危機,反而會另謀出路。這就是缺乏內企業家精神──試問企業家又怎會考慮離開公司?企業家只會力挽狂瀾,是逆流裏最堅定的一塊磐石。與此同時,他更會盡力激勵團隊,與他並肩作戰。

曾:內企業家要成功激勵同事,其中一個要訣是創造使命感。以建築為例,有人自稱只是個工人,但有人則說青馬大橋也是他的傑作。那樣他便不再只是一個普通的水泥工,而是為香港交通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內企業家也要在工作裏賦予同事使命感,同事才更願意與他同行。

程:話說回來,內企業家擁有創業的意志,企業會否擔心他們最終會離開,自行創業?

潘:人各有志,有些還是會創業,但有些卻不會。關鍵之一在於老闆對同事是否真心。而當老闆會跟同事有福同享,同事又怎會捨得離去?所以最後內創業這回事,還是需要雙方的共同投入,相輔相成。

整理:謝冠東

*《管理新思維》節目由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與香港電台合辦,星期日下午2時至4時在FM92.6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EMBA網址:http://www.cuhk.edu.hk/emba/

*節目預告:5月19日題目:科技與我何干;嘉賓:香港應科院行政總裁周憲本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