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7日
港股昨天先跌後揚,收市倒升319點,市場節奏變速極快,美銀業績勝市場預期,道指期貨急漲,莫非這輪回升由銀行股擔大旗?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再向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施壓,該局官員都不敢發出鷹派言論,政治氛圍如此,游資自然四出尋息。
特朗普再炮轟聯儲局政策失當,拖累股市與經濟表現。據報道,在華府開會的多國央行總裁與聯儲局卸任官員均擔心,特朗普此一舉動,長遠恐破壞聯儲局不受政治干預的獨立地位。
報道指出,近日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春季會議的央行總裁們紛紛表達憂心,認為聯儲局超然獨立性岌岌可危。他們認為,共和黨籍的特朗普正削弱聯儲局超然中立、無黨派立場的傳統,該局長久以來決策不受政治干預,正是在國際間擁有模範地位的因素。
總統搞亂檔 儲局官員無牙力
歐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上周就此表達憂慮,在記者會表示,確實擔心其他國家的央行獨立性,特別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國家。德拉吉以往極少提及別國央行行動,今次破例「干預」別國央行,反映事態的嚴重性。他說,政治人物若持續攻擊央行,即使央行官員試圖履行控制通脹的使命,普羅大眾仍會覺得央行官員受到政治力量左右。
美國明尼亞波利斯聯儲銀行前總裁柯薛拉柯塔(Narayana Kocherlakota)明言,擔心特朗普提名的聯儲局理事,即保守派經濟學家穆爾(Stephen Moore)與商界人士凱恩(Herman Cain)貨幣政策立場飄忽不定。
奧巴馬執政期間,穆爾主張貨幣政策緊縮,如今他改口貨幣政策應趨於寬鬆,並曾說美國經濟轉弱恐威脅特朗普連任,穆爾顯然沒有經濟學者的氣質,更似是一個撈油水的政客。至於凱恩,在經濟政策範圍內根本唔入流。
正是由於特朗普一再干預聯儲局,現在儲局官員們公開講話都不免令人加添一層有色眼鏡,究竟言論是基於真實判斷,還是受政治因素左右?早前芝加哥聯儲銀行總裁埃文斯(Charles Evans)稱,聯儲局應該對外界傳達可接受2.5%的核心通貨膨脹率,指出在經濟復甦的大部分時間,通脹長期地低於當局目標,通脹預期似乎也遠低於早前目標。他預計,到2020年秋季都將維持利率不變,指在再次緊縮(加息)之前會希望看到實際通脹上升,而不是僅僅一個預測。
以上言論,出自於聯儲局官員之口,確實也有點違反央行的正常運作模式,利率政策應是調節通脹的工具,通脹則是由可靠數據與經濟模型預測出來,此一恒久運作方式,現在話變就變,有違央行傳統。
美國利率在政治壓力之下,很有可能將會扭曲,變成長期低企,這理論上不利美元。然而,影響美滙指數最大部分的歐羅,前景也實在太過不濟,美元後市是升是跌,變得相當不明確。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分析師預測,歐羅區經濟增速可能明顯放緩,在此情況下,應該認真考慮歐央行於2020年重啟量化寬鬆的可能性。在2019年支撐歐羅區經濟增長的因素,包括財政赤字、工資加速增長、油價下跌帶來的通脹下行,這些因素在2020年可能將不再發揮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因此,今年歐羅區經濟增長可能還好,到2020年就變得差勁。該機構認為,到2020年,歐羅區只能採取更加擴張的財政政策來應對經濟增速的放緩,這也是該機構擔心的一點,屆時歐央行須採取進一步公共債務貨幣化的措施,來抑制長期利率的上升,這又需要歐央行重啟量化寬鬆。
歐經濟多挑戰 再量寬或難免
富拓集團指出,從歷史上看,當全球經濟惹人擔憂,美元往往最受益,不排除美滙指數創2019年新高,甚至在全球經濟低迷情況下重返100水平。嘉盛集團表示,英國脫歐方案懸而未決,歐羅和英鎊對市場長線資金的吸引力有限。今年全球央行的大環境就是寬鬆,除非國內因脫歐通脹高企迫不得已加息,否則英倫銀行大概率仍將維持鴿派。
歐洲經濟當前面臨巨大挑戰,歐央行也在最近的議息會議中表達明顯的鴿派立場,表示如有必要,準備好調動一切政策工具,包括開啟新一輪LTRO,旨在將利率維持在當前或更低水平。歐羅【圖1】、英鎊皆弱的前提下,使美滙指數顯得更強【圖2】。
在全球央行轉鴿之下,市場資金將持續尋息之旅,昨日建行(00939)、中行(03988)等內銀急升,高息的內銀股可能因此成為游資追捧對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大市低開高收 內銀保險定海神針 |
上一篇: | 360選股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