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3月1日

管理新思維

可持續發展戰略

統籌:陳志輝(中大EMBA課程聯席主任)

主持:潘嘉陽、李靜宜

嘉賓:陳敏枝(潔科諮詢有限公司(GGEF)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潘 潘嘉陽 李 李靜宜 陳 陳敏枝(Christina)

 

李:談到減壓,香港人多是到商場消費或出國旅行。但近年有一個新趨勢,是尤其注重氣候變化的人會追求簡單生活。他們星期天去郊外登山,除了所費無幾,也不會製造額外的碳排放。與此同時,有些公司也改變了心態,從過往純粹注重利潤增長,到逐漸同時注意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說服企業變綠有技巧

潘:可是縱然有這份心志,但若不懂得實行的方法和技巧,那也只會淪為空談,有心無力。因此我們需要一套可持續發展戰略。今天的嘉賓Christina正為此奮鬥不懈。Christina,我們認識已好幾年,你常說你的願望是協助企業為環保出一分力,你甚至為此辭退了高薪厚職,出來創業。先請你談談,你認為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怎樣的一回事?

陳:我認為那意味要照顧三方面的資本,包括社會、人類及環境資本。例如過往許多港商北上,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那無疑是一件美事,但在過程中卻可能忽略了環境保護。

李:一家公司有許多策略,包括市場推廣、人力資源等策略。這些策略應與可持續發展策略並排,還是有先後之分?

陳:具體來說,應該看怎樣才能成功推動可持續發展,它應該與財務部有所配合。以Mars朱古力為例,他們也一直有志於改善環境,而此事往往由可持續發展總監推動。然而一旦他要求財務部撥出資源,後者就往往視之為一項不能產生盈利的開支,因而有所留難。為此,他們與牛津大學研究了一些新方案,並在菲律賓和巴西實踐。他們與農民合作,以其農產品來生產Mars朱古力,同時教導社區銷售自身的產品。方案證實能夠盈利,案例並且被撰寫成書,最近中信出版社還推出了中文版,名為《互惠資本主義:從治癒商界到治癒世界》。

這就是在理論之外,還注重實踐。而且他們把實行的結果呈交給CFO,說明方案還能改善盈利,後者便心悅誠服。故問到策略要怎樣排序,我答不上來,但肯定的是它必須贏得財務部首肯。

李:除了要說服財務部,企業執行可持續發策略時,還會遇到什麼挑戰?

陳:我們要平衡各持份者的利益。假如這件事對企業有?數,同時又環保,我認為企業是在所不辭的。只是有時各部門或各職級之間缺乏溝通,因而沒有達到共識,推行起來就事倍功半。這是我們為企業提供諮詢服務時,經常遇到的難題。

潘:制訂戰略時當然要定下目標和路線圖,可是「可持續發展」對一般人來說看來抽象。所以有些企業在這方面就無法定下具體目標,這也是困難之一。無疑上市公司現在已有港交所的ESG(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可以依循,但中小企則可能一籌莫展。我認為環保是一門科學,不能任意為之,必須掌握箇中方法。這些老闆需要自行學習,又或請教別人,才能做得較為妥善。

陳:聯合國於2015年已設定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當中有17個方向,清晰易明。就算不看文字,只看那些圖示,幾乎已知道要怎麼辦,中小企可以參詳。這些目標包括食水、健康、教育等。為何會有這17項目標?事緣隨?地球人口不斷增長,假若消費習慣依然故我,到2030年地球的環境就會崩潰,我們便喪失家園。我建議企業可以按照自身長處,在17個目標中挑選若干,予以投入和支持。

減排的過渡性科技

李:對商家來說,不少廠房或機器都在早年購置,而當年的環保標準不高,老闆又不想把一切推倒重來。那有沒有一些過渡性科技,可以協助他們推行環保?

陳:以減排節能為例,不少舊式大廈都屬高耗電,即使我們計算出更換冷氣裝置後可節省20%電費,財務部仍會回應購買冷氣裝置的起動成本很高,未必願意投放資源。但現在有兩種解決方案,第一是太陽能。現在太陽能電板生產商不一定直接售賣發電板,始終它的價錢較高,顧客未必接受。它會改而跟客戶簽署太陽能供電租賃合約,例如一個機場本來可能要用5000萬元安裝發電板,但現在公司不對此收費,改為請機場租用這些電力25年,也就是電費都交給太陽能公司。公司可能收取3至5年電費就能回本,因而有利可圖。另一方面,機場並無額外開支,卻又能夠節能減排,何樂而不為?

第二種方法是在舊式大廈安裝各種感應器,例如感應到天陰才亮燈,感應到雨天則把空調減弱。這些感應器同樣可通過租賃方式取得,公司從節省到的電費中收取分成,例如若節省了100萬元電費,公司就從中收取某個比例。新加坡的?豐大廈和聖淘沙名勝世界均採用了這個方案,毋須付出前期投資,卻收得減排效果,並節省了電費開支。

李:我們的屋苑有九座大廈,早前大堂和會所改用LED燈,也採用了類似計劃。我們不用支付換燈的成本,但節省的電費則與LED燈的供應商分攤。屋苑發現每個月能節省六位數字的電費。從此可見,除了技術,這種營運模式的創新也很重要。

贊助年輕人推動環保

李:Christina創辦的是一家社企,名為GGEF,可否談談你們的業務模式?

陳:我本來從事媒體,因此有廣闊的網絡。我們希望善用之,提高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我們的主要對象還是企業,畢竟許多污染都由企業造成,又或者說假如他們願意作出改變,帶來的環境正面影響將遠超個人。

我們每年都舉辦不同論壇。另外,我們有一個名為One to Million的項目,向社會承諾撥出收入的兩成,扶持年輕人學習可持續發展。我們在新加坡與大學和企業合作,贊助表現突出的年輕人,讓他們前往南極,加入探險家Robert Swan成立的機構2041。回來後我們沒有要求他們回饋GGEF,只希望他們能在自身的社區和業界發揮影響力,傳播相關訊息。很高興我們過往贊助的學生,有一位已在新加坡的一家大型銀行擔任可持續發展官,另一位則成為大型環保媒體Eco-Business主編,也有一位任職新華社。我們明白到只要影響到一位有為的年輕人,他就能影響過百萬的人群。

我們也看到企業陸續需要套用ESG或可持續發展戰略,故也設立了另一家牟利的諮詢公司,協助他們與消費者及持份者溝通,以及建立品牌。時至今天,連中小企也很樂於使用我們的服務,以接洽投資者。我們希望日後能夠成為全亞洲甚至全球最大的B2B以至B2C環保平台,協助配對投資者和投資項目,以及產品和消費者。

我們的願景是在華人世界舉辦有影響力的商業論壇,瑞士Davos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廣為人知,但相比之下卻沒有以華人為中心的同類活動。我的想法並非出於民族主義或政治正確,而是目前人口增長的集中點以至潔淨科技的需求正在於亞洲,中國亦有需要治理環境問題。所以縱使GGEF是一家小型社企,從一開始我們就稱自己的論壇為Global Green Economic Forum,期望有一天我們的峰會也能媲美歐美同儕。

整理:謝冠東

 

*「管理新思維」節目由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與香港電台合辦,星期日2至4pm在FM92.6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EMBA網址:http://www.cuhk.edu.hk/emba/

*節目預告:3月3日題目:管理玄機,嘉賓:資深金融人及玄學家羅奇峰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