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2日
統籌:陳志輝(中大EMBA課程聯席主任)
主持:陳志輝、程潔明
嘉賓:禤駿遠(知臨集團(APM)創辦人)
陳 陳志輝 程 程潔明 禤 禤駿遠
程:今天談「黃老管理之道」,到底「黃」和「老」分別代表什麼呢?
禤:黃是黃帝,他著有《黃帝四經》,但那時未有文字,應為後人所撰,書中闡述了黃帝的管理手法。老是老子,著有《道德經》。在歷史上,「黃老管理之道」常被視為西漢文景之治的根基。當時朝廷採用了「無為而治」,那正是黃與老的共通點。無為而治並非無所事事,毫無作為的意思。那是「道法自然」,跟隨自然規律而行事。
陳:好比冬天穿衣也是同樣道理。天氣寒冷,你卻衣衫單薄以示自己強壯,其實就太有為了。又或你有一件名貴衣服,想向人炫耀,於是儘管天氣並不合適,卻仍然穿在身上,那也是太有為了。
禤:是的。無為而治就不會企圖以自己的意志,來改變客觀環境。它主張放下主觀想法(subjectivity),先了解客觀狀況(objectivity),再隨之行事。
文景之治重休養生息
陳:為何要到文景時代才會重拾黃老思想?是否跟歷史的軌跡有關?
禤:漢初之前,天下紛亂,及至秦朝難得統一天下,卻只歷時14年就覆亡。後來漢高祖劉邦立漢朝,他在《大風歌》裏高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那到底怎樣才能夠安守這個王朝呢?秦朝是苛政,導致民不聊生,那現在不如與民休息,讓百姓安居樂業。到了文景之治,文帝的母親薄姬是信奉黃老的,文帝也深受薰陶,所以也是讓國民休養生息,輕徭薄賦。
宮延鬥爭全身而退
陳:有些政府會抽重稅,把資源集於一身,再進行發放。另一種做法是低稅,還富於民,讓民眾自行發揮。我看不少人都自視為強人,認為最好還是由自己發配資源。人多是嚮往權力,我們很難說服皇上選擇無為,怎樣才能打破宿命?
禤:薄姬是宮廷鬥爭裏的失敗者,在今天的電視劇裏大概早就遇害。劉邦也不太喜歡這位姬妾,在她誕下劉恒後就對她置之不理。但她卻因禍得福,得劉邦寵幸的戚姬反倒被呂后折磨至死,其子劉如意亦被呂后毒殺。相反薄姬母子只是被遣派到偏遠的代國,與匈奴對峙。到呂后想委派劉恆為趙王,也就是調派往較富庶的地方時,他們也拒絕,說還是想幫助朝廷守衞邊疆。這是他們的大智慧,畢竟前三任趙王均為呂后所殺。
到呂后過身,劉恆已是劉邦遺嗣中年紀最長的。當時朝廷的大臣也擔心未來再有像呂后一樣的強勢太后把政,而薄姬卻是信奉黃老,遵行無為,把劉恆母子恭請回來就不用擔心有外戚之患。他們憑藉謙讓,反而能成為太后和皇上。這是一個把《延禧攻略》逆轉的故事。
陳:當你不去爭權奪利,反而獲得最後勝利。人們與你相處,覺得沒有壓迫感,知道你沒有太多稜角。我請你回來,就算我日後失勢或犯錯,也知道你至少不會鞭屍。
另外有句說話叫Being there(尚在),因為其他較長的王子都已離世,劉恒卻還在,自然就繼承皇位。這說明了做人有時不能輕舉妄動,那並非望天打卦,而是要順應天時。不應出頭的時候就要潛龍勿用,然而一旦時機來到了,你還是要順風使帆,見龍在田。當應該現身時卻還去隱藏,那又是過度有為了。那景帝為何又與文帝一脈相承?
禤:他也是受母親影響,其母竇氏同樣信奉黃老,因此教兒子讀《道德經》。文景之治歷時39年,當時糧倉都載滿食物,人口增長,沒有大逃亡或農民起義,證明的確是與民休息,而且是一個盛世。
企業是資訊角力場
陳:在公司管理方面,你提過假如老闆不着痕跡,公司仍能順利向前,所有員工都心態積極,把一己之長盡情發揮,那就是黃老之道。你的公司是否也如出一轍?
禤:我的公司開發藥物,但我修讀的是經濟和歷史。公司裏已有125位博士,純粹以學歷排名我最多只排126。那我要怎樣與他們共事呢?我可以參考楚漢相爭,儘管項羽的能力舉世無雙,但劉邦就勝在良才眾多。我認為「無為」,是關乎統帥與下屬之間的一場資訊角力。韓非子為《道德經》註解時寫道「君無為,而臣有為」。君無為,就是不要發放太多資訊。假如我發號施令,指定下屬每天的上下班時間,並把期間要完成的工作編排得巨細無遺,那壞處就是你無法知道如果由他們自主的話,他們會怎樣發揮。你的資訊太強,他的資訊就無法顯現。即使君臣關係良好,但假如君上說要某個方案,就算臣子覺得並不理想,也不會直指其非。君上給下屬多少空間,下屬就只有多少轉圜的餘地。假設君上的話語權佔了七成,下屬就只佔三成。若佔九成,下屬則更只剩一成。
我的做法是寧可三緘其口,讓他們盡抒己見,然後以此為基礎擬定策略。那就像自助餐,如果只由我負責做菜,可能只有兩款菜式值得大家品嘗。但我請每個員工都做一道他的拿手好菜,這頓自助餐才會豐富多彩。
程:古語有云「君逸臣勞國必興,君勞臣逸國必衰」,道理大概也是雷同。
「適為」贏得下屬尊敬
陳:可是君仍要贏得下屬的尊敬,顯示出自己的價值,否則人們都會離他而去。這方面可有方法?
禤:比如五個人一起商討,最後我會道出結論──採用某方案吧。為什麼呢?因為甲、乙、丙和丁剛才分別表達過這些意見,綜合起來的最佳方案就是這個了。如是者每個人都感到備受尊敬,而我亦履行了責任,作出最終決定。我提供了一個讓他們盡情發揮的平台,他們亦感到五個人加起來等於15,因此都喜出望外,覺得加入這家公司遠勝於單打獨鬥。
陳:可是你怎樣才能培養出這種智慧?
禤:要多看書(笑),也要客觀地洞察環境和趨勢。無為並不代表偷懶,「逸」有點如同佛家的「觀」,君上也要觀察每一個人包括自己的長短處,以及外圍環境。「清靜無為」就是這個意思,要先靜觀才能無為,躁而無為是不可行的。
陳:依我看,無為當中也要採取中庸之道。上司何時要出手呢?假如下屬誤入歧途,又或所做的事不成比例,會傷害大局,這時上司就要出馬了。
禤:無為有一個好處,就是能給你彈性。放手不管是常態,但要管的時候你也可以插手。相反,假如你一直都很有為,充滿幹勁,往往最早上班,最遲下班,那一旦你要休假,同事就會驚惶失措。我認為在管理方面,更貼切的說法是「適為而治」。無為在字面上總給人不用做事的錯覺。
陳:我們應恰如其分。管理和放權,是多一份則嫌多,少一份則嫌少。欲掌握箇中秘訣,就要靠個人歷練,以及多聽取過來人的心得,所以我們才要不斷請各方嘉賓分享管理之道。
整理:謝冠東
* 「管理新思維」節目由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與香港電台合辦,星期日2-4pm在FM92.6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EMBA網址:http://www.cuhk.edu.hk/emba/
* 節目預告:2月24日題目:地球租客,嘉賓: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創辦人葉文琪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英雄還是惡魔 |
上一篇: | 選擇強積金基金三大秘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