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2月8日

管理新思維

向丹麥學習共享精神

統籌:陳志輝(中大EMBA課程聯席主任)

主持:陳志輝、冼韻泠、王嘉揚、鄭毓文、程潔明

嘉賓:葉向禮(藍圖策略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激勵官)

 

陳 陳志輝  程 程潔明  冼 冼韻泠

王 王嘉揚  鄭 鄭毓文  葉 葉向禮(David)

 

程:今天談的似乎不是香港的強項──我們要談「快樂」。每逢快樂指數公布,香港也算名列前茅,不過是倒數那一種。這個題目源自EMBA同學去年考察丹麥的心得。

陳:我也有同感。在香港,我發現路人只要稍不如意,就暴跳如雷。可能是壓力太大,他們也不是故意的,只是情緒迸發出來,自己也渾然不知。

冼:我們讀EMBA,也是商界的管理層。每天上班坐港鐵也覺得壓力很大,車廂裏鮮有笑容,每一個乘客都像失去了靈魂。我們就想,假如香港要變得更美好,到底還欠缺一點什麼?不如向全球最開心的國家之一學習。

快樂來自公眾互動

陳:丹麥帶給你們什麼啟示?

冼:我們發現丹麥人開心之餘,並不是享樂主義,游手好閒,他們都很認真做事。見到朋友,問的不是「你好嗎?」而是「你最近忙什麼?」丹麥人認為只有為社會作出貢獻,才會感到開心。

王:另外,丹麥四周廣設休憩設施,讓大家隨時促膝長談。這些漂亮的地方都是免費的,並不屬於任何一個機構。
冼:在丹麥閒逛,還會發現路旁經常設有彈床,大人小孩都樂在其中。只要放鬆自己,跳一跳,人可能就快樂起來。這可說是丹麥市民所共享的基建。

陳:我感受到丹麥人的開心,是來自英文裏的togetherness。大家願意共享,無分彼此,毫不計較。當看到你朝某目標奮鬥,我又想一想自己可以怎樣配合你,大家共同開創未來。香港人有時感到不快樂,是因為以「擁有」作為出發點──這片財產是我的,我不許任何人進來。丹麥人就會說這片地方是大眾的,你來自由發揮吧。

他們亦注重與周遭環境的配合。例如建築物,不只不會傷害了鄰里,甚至會思考如何透過這座建築,令附近的環境更美。那也是一種與他人共融的思維。

我記得我們探訪了一位建築師兼老闆,他接待我們是分文不取的,對他本人也沒有什麼好處。但他還是熱情洋溢,與我們分享。他們就是願意打開心扉,追求的不是擁有,反而願意給予,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好比打乒乓球,一個人對着牆壁打球,又怎及得上與他人打球有趣?那又更及不上有觀眾叫好,以及一班人輪隊的那種氣氛了。

人如何能轉怒為喜

陳:David見多識廣,你認為人不快樂,原因是什麼?

葉:我覺得那取決於一個等式。當你的人生藍圖與實際發生的事對等,你應該會快樂。但當人生與你想像中的藍圖不符,痛苦便會出現了。假如這些問題一直不能解決,人就會充滿煩惱。

陳:假如一位高材生,上課和做功課都很用心,那他的藍圖就是這一科能考獲A級吧。然而事與願違,成績單寫的是B+,於是他怒氣沖沖,那就是與期望並不對等。但他怎樣才能轉怒為喜?Sunny怎樣看?

鄭:我比較少會因此發怒。這正好帶出港式與丹麥式快樂之別。港式快樂以結果為主導,讀書就要考A,付出就要有收穫。香港人的快樂是製造出來的,要狂歡,要約一大班人唱歌、喝酒,然而過後仍是會感到失落。但丹麥人活在當下,快樂本來就是生活裏的一部分,沒有必要額外製造。

我們到訪丹麥的博物館,以香港人的性格,就是要先研究平面圖,策劃路線,考慮如何以最少時間欣賞到最多展品。可是一走進去,我們就看到一片大草坪,丹麥人都在悠閒地曬太陽,享受着這一刻。那感染了我們,也一塊兒坐在草坪,有些同學還不知不覺睡着了呢。返回陳教授的問題,我們是否要這樣緊張成績單?我認為學習的過程更值得珍惜。

陳:沒錯,其實我們的藍圖不一定要一成不變。就正如比賽不一定要非勝不可,也可調整為享受群策群力的過程。David又會怎樣解決那不對等的問題?

葉:一方面我們可以調節自己的期望,另外也可以嘗試感恩,那自然就會感到快樂。我們要把感恩養成為習慣。每天早上,我第一件事不是看電話或電郵,而是到戶外做呼吸練習,令自己放鬆。然後我用10分鐘做3件事。第一、想想今天有什麼東西令我感恩。不一定是大事,有食物、有陪伴妻兒的時光,已令人感恩。第二、把我的愛傳送給身邊的人。例如今天在節目裏有所學習,我就會想想日後怎樣應用,幫助其他人。第三、今天有哪3件事最重要?我就集中做這幾件事。這是我放鬆自己,讓自己每一天過得快活的方法。

創意之道源於交流

程:丹麥人的快樂好像來得簡單,似是自然而然就會感到快樂。這種心境與當地教育制度會否也有關連?
王:丹麥的教育制度注重獨立、自主性和自由意志。在6歲前都沒有教育規範,家長可選擇在家教育。丹麥也着重建立同理心。學校除了講授書本知識,還要求學生每星期花一個小時,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問題,並一同找出解決辦法,從中便培養出同理心。

程:由此可見,他們自小就培養共享精神,並且會找別人傾訴。

陳:傾訴過後,你會感到你的問題原來有人關注。問題都是可以分享的,例如我有10度壓力,當我向潔明訴說後,無論如何都能減輕一兩度。但香港是否比較難培養這種氣氛?

葉:香港的教育制度與外國不同,多是單向溝通,由老師向40位同學授課。但今天的商業機構都會盡量運用多元化的溝通方法。另一方面,香港人太着重安全感。那不一定是壞事,然而太過追求安全,就會扼殺了創意,並且無法培養出獨立自主的精神。

程:即使是成人,也有無法走出舒適區的問題。

陳:我們可以追求安全感,但也不能忽略創意。我上課時經常提到「市場學相對論」,假如你蕭規曹隨,只會跟從昨日的做法,其實已非常危險。我們要發揮創意,尋求進步空間,那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全。

此外,我們也應該多聊天,那才能集思廣益。可是在學校裏聊天就會被罰。我自小就被教師在手冊上寫上talkative(多言),創意自小就被壓制,所以現在要把握機會做電台主持。(笑)

葉:的而且確,只要你從多角度去觀察事物,就能提升創意。

陳:即使你覺得自己對某件事已經瞭如指掌,你也可以問一問旁人的意見,你一定能有所得着。這就是有創意的態度,而不是唯我獨尊,說自己已是老行尊,難道我還不清楚嗎?那樣就很難進步。我知道同學還帶來了一個丹麥公司的例子。

王:丹麥的僱主也很着重創意,我們有幸參觀了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Maersk。CFO接待我們時,我們就問Maersk會想聘請怎樣的員工?他說創意是很重要的,而創意包含兩個元素:勇氣和好奇心。首先,僱員要勇於承擔,才能開創前程。第二,世事千變萬化,沒有好奇心、不肯發問就無法掌握各種動態。

陳:這位CFO還提到一點:勤奮。勤奮之餘要有勇氣,而勇氣則來自你的好奇,你才會勇於對每種做法都加以鑽研。例如溝通是否一定要打電話?可以寄信嗎?如果你給我一封手寫的信,我一定會看。寄電郵給我,則隨時會被堆積如山的電郵所淹沒了。但有些長輩會說,你怎麼有這麼多怪念頭,你的問題太多了,別再問了!專心讀書吧。可是讀書是為了明理,而發問也是為明理啊!在丹麥我們體會到不同的處世方式。這位CFO勉勵大家,如果你勤奮、有膽識,同時還有好奇的態度,你就是最頂尖的CEO了。

整理:謝冠東

*《管理新思維》節目由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與香港電台合辦,星期日下午2時至4時在FM92.6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EMBA網址:http://www.cuhk.edu.hk/emba/

*節目預告:2月10日題目:黃老管理之道;嘉賓:知臨集團(APM)創辦人禤駿遠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