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9日
國家發改委今年除制訂一連串政策措施以穩住汽車、家電等熱點產品的消費外,推動體育產業亦是目標。日前,發改委就聯同國家體育總局印發《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2019-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2020年全國體育消費總規模冀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隨着政策紅利逐步釋放,體育產業已成為推動內地經濟發展的「新風口」,在去年「體育商業峰會」論壇上,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劉扶民提到,發改委預測2018年體育產業增加值佔全國GDP比重將超過1%,體育消費接近1萬億元。
體育產業對內地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正在提升,整個產業的潛在增長空間仍然非常大。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的體育領域還有很多項目盈利模式正處於摸索階段,產業爆發力尚未完全發揮。與此同時,目前的體育消費總規模,與《行動計劃》目標亦有一段很大距離。
事實上,近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增長也符合預期,體育產業增加值持續快速上升,佔GDP比重穩步上揚。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已從2013年的1.1萬億元,提升到2017年的2.2萬億萬億元,增幅達一倍【圖1】。市場預期,在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提高下,實現《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2025年5萬億元的目標可能性非常大。
安踏現價估值合理
內地體育用品及服裝的需求有望受惠中央刺激相關產業的消費已有所增加,而內地領先品牌更具有優勢。根據Euromonitor資料,中國服裝及鞋類頭十大企業的市佔率雖然已從2012年的8.2%,上升至2016年的10.4%,但相對美國及日本分別達17.8%和25.2%,顯著偏低,有望進一步提升。
由於內地領先品牌在電商的大幅投入,以及捕捉八十後、九十後追求潮流的心態上存在優勢,而且能在品牌形象和產品設計方面大量投資,加上在商店和供應鏈中注入更多新零售元素,包括資料化、人工智能、物聯網和自動化,因此可享有高於同業的銷售複合年增長率。撇除adidas及Nike兩個外國品牌,安踏(02020)及李寧(02331)多年來都是中國運動服市佔率首兩位品牌【圖2】。
作為體育股龍頭的安踏,一直以品牌多元化見稱,除自家品牌外,亦擁有FILA、DESCENTE、SPRANDI、KINGKOW、KOLON SPORT,及NBA等國際品牌,務求有效覆蓋大眾、中端和高端市場。上月更公布,落實與騰訊(00700)等合組財團收購芬蘭Amer Sports,進一步豐富產品組合。過去安踏銷售渠道完整,令公司「單聚焦、多品牌、全管道」策略行之有效。
2018年第三季安踏品牌產品零售金額(按零售價值計算)與2017年同期比較,錄得中雙位數升幅;其他品牌產品(不包括2017年7月1日之後新加入集團的品牌)零售金額按年錄得90%至95%的增幅。
上半年,安踏受惠於線上及線下業務繼續取得迅速發展,加上旗下其他品牌的銷售表現亮麗,收益按年增加44.1%,至105.5億元;股東應佔溢利則升34%,至19.4億元,兩者均創新高。
參考EJFQ FA+資料,公司預測市盈率約17.4倍,較中位數高約0.4個標準差,估值合理。
目前,安踏股價已向上突破股價徘徊區頂部,並升越200天線,預料中長期仍有上升空間,惟RSI接近超買水平【圖3】,短期調整壓力漸大。
李寧具上升空間
至於市佔率僅次於安踏的李寧,產品組合持續改善,品牌開始傾向年輕化,以迎合新一代的口味。2018年第三季營運數據正面,整個平台同店銷售按年錄得10%至20%低段增長。就渠道而言,線下渠道(包括零售及批發)則錄得10%至20%中段增長,其中零售渠道10%至20%中段增長及批發渠道10%至20%低段增長;電子商務虛擬店舖業務錄得30%至40%低段增長。
李寧2018年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按年上升42%,至2.69億元;淨利率由4.7%提高至5.7%;收入47.13億元,上升約17.9%;毛利率亦上調1個百分點,至48.7%。參考EJFQ FA+資料,公司預測市賬率約2.6倍,較中位數高約1.4個標準差,估值偏貴。
股價走勢方面,李寧近月表現跑贏恒指,並已突破成交量密集區【圖4】,預料短期仍有上升空間。
信報投資研究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暫停縮表懸未決 美元後市勿太淡 |
上一篇: | 指數基金動搖資本主義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