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28日

王震宇 樓市宇論

醫療人手嚴重短缺 輪候時間恥對市民

筆者曾早於2011年已批評過港府嚴重忽視本港發展醫療旅遊產業之潛力,導致香港失去作為亞洲醫療中樞的大好機遇(見《打破醫療寡頭壟斷,香江急需引進專才》)。

事隔數年,香港在醫療服務上樽頸之嚴重性,在人口急促老化、移民不斷湧入及政府持續地忽視供應側管理下更不勝負荷,整個醫療系統連落後國家都不如。

踏入2019年,已有多宗新聞反映此一現代悲劇:有本地報章於本月初報道6所醫院包括伊利沙伯醫院、廣華醫院、聯合醫院的急診室需輪候逾8小時,令前線護士壓力爆煲;公立醫院醫生流失率創過去10年新高;去年顧問醫生離職人數增逾60人,較2013年升逾五成……果真是噩耗頻傳。

公營系統流失率創新高

為何醫院爆煲、病人苦候、醫生劈炮?一切要由供應講起。

從【圖1】粉紅線可見,香港的醫生對病人(每一千人)比例(下稱醫病比)徘徊於1.9水平,遠遠低於其他已發展國家;新加坡(橙線)就算面對高速人口膨脹(2005至2014年期間人口每年升2.8%,乃香港0.64%之四倍多),亦能迎頭趕上,現在醫病比已拋離香港兩成多,至2.3;即是每5位香港醫生診症本港市民之際,會有6位新加坡醫生服務獅城市民。其他小型開放經濟體系如紐西蘭和瑞士,就更令本港無地自容:其醫病比更分別達3.3及4.3,分別為香港的1.7倍及2.2倍【圖2】。

 

以上數據充分反映香港醫療人手之嚴重不足,導致公營設施內醫護人員面對不斷加大之沉重工作壓力,而私營執業者則兩袖清風兼賺到盤滿缽滿。在如此不平衡的生態下,難怪政府醫生紛紛掛冠而去。公立醫院之流失率已由2014年之3.9%大幅飆升至2018年的5.9%【圖3藍線】,是為歷年最高;如果情況不盡快改善,不難想像此流失率會繼續攀升。

專科排期最長逾兩年

而公立醫院醫生流失的直接副作用,當然就是市民輪候診症時間的加長。數據顯示,大部分專科在過去6年都出現輪候時間加長的現象,等候最久的專科更長達兩年以外【圖4】,可以想像病人的痛苦及失望是如何深重,以及為何長者會有「等到死都睇唔到症」之嘆。

上述資料清楚顯示,香港醫療人手極度不足早已是燃眉之急,然而政府在輸入醫療人才方面卻屢歎慢板,似乎完全無意以最簡單直接的措施去解決此一愈趨嚴重的問題。

其實,解決醫生不足這難題對先進經濟體系來講從來不是一件難事:只要入口適量數目之海外醫生即可。以與香港人口相若的區域來看【圖5淺藍色柱】,入口海外醫生最多的以色列(海外醫生佔58%)及紐西蘭(海外醫生佔42%)應該享有大大優於本港之醫療服務水準(如:紐西蘭政府設立目標,要95%的病人在進入急症室6小時內處理完畢,相對本港各大醫院均超過8小時簡直是天堂與地獄的分別)。

可悲的是,港府縱容醫療界以醫療質素為擋箭牌,只許本地畢業生執業,不讓他國高材生開檔;造成舉世奇低的1%海外醫生比例【圖5紅柱】。

輸入海外醫生刻不容緩

上述資料足以證明香港現今的醫療問題確是刻不容緩,唯一解決方法,就是引入海外醫生。可是,本港超低的海外醫生比例情況早已到了不能接受的地步;為何港人視為移民天堂的紐西蘭(多於四成海外醫生)及澳洲(三成二)能夠大方讓非本地醫生執業,而港府卻眼睜睜忍心要市民忍受文首描述之非人待遇?

為解燃眉之急,本港應立即增聘高聲譽國度或學府畢業或實習之海外醫生及護士,先紓緩目前醫療人員極度短缺的問題。否則香港一直引以為傲的「國際大都會」聲譽必然大打折扣。

然而,此一權宜之計仍未能由根本上解決香港的醫護短缺問題。下文將繼續討論結構上如何令本港能重拾醫療人力市場的自我平衡能力。

論醫療業.二之一

筆者特別鳴謝香港大學工商管理(會計及財務)系學生陳婥嵐協助收集及整理本文相關的數據及圖表。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