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5日
內地公布差強人意的外貿數據,區內股市、美股期貨與大宗商品昨天由近期反彈高位回落,市場對經濟數據的憂慮重新抬頭。經濟數據好與壞,直接影響企業利潤,美股本周開始新一輪業績期,本月下旬輪到A股業績,後市難免波動。
中國去年12月以美元計價出口按年下降4.4%【圖1】,市場預估中值為增加2%;12月以美元計價進口急跌7.6%,預估中值為增加4.5%。出入口數據均遠差過預期,是昨天區內股市顯著下跌的導火線。
野村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指出,出口數據至為重要,因為與工業產值、就業和GDP有直接關聯,出口大幅萎縮顯示工業產值增長弱得多,失業率也快速上升。
收水利好作用漸消退
今年1月開局後,日本、南韓、中美洲、歐洲等地的PMI數據都明顯轉弱,引發一場環球股市小型震盪,後來才因美國聯儲局官員放鴿及中美貿談有起色而出現反彈。經濟數據在往後一季可能會較差,並成為股市沽貨的藉口,蓋過央行減慢收水的利好影響。
中美貿易談判正處於關鍵期,以上數據公布後,對中美雙方也產生了微妙變化。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高路易(Louis Kuijs)表示,糟糕的貿易數據很可能增加中國達成協議的壓力,或者至少讓美國暫停調高關稅。同時,鑑於經濟和金融市場的不利消息,美國面臨的壓力似乎比幾個月前更大。
瑞銀報告認為,中美雙方難於3月前達成重大協議,但會談可望取得一定進展,關稅稅率進一步推遲上調的機率約50%。儘管如此,考慮到持續的加稅威脅和其他不確定因素,再延遲上調關稅對總體經濟增長產生的積極影響有限。
貿談有成果非一天光晒
近期中美均釋出善意言論,市場對談判更為樂觀,惟中國在知識產權、支持國企等爭端上,談判團迄今進展甚微,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於本月底前往美國談判,很可能就是圍繞以上問題作答覆。假如美方仍不滿意,未必代表談判就此破裂,只是關稅徵收威脅仍存在,例如每一年半載檢討一次、對中國的協議落實監管更嚴格等,這都會阻礙中國的投資步伐。美國要求中國購入更多大豆及能源,是貿談的基本盤,但其他工業及科技貿易便不易得出協議,一旦細節出來,或令市場產生更多疑問,所以並非傾得成協議就一天光晒,魔鬼往往在細節當中。
本月首10個交易日,MSCI中國指數升逾4%【圖2】,摩根大通指出,這是由於市場對中美談判作出樂觀預期,中國在經濟結構改革上未必有很大讓步,故維持對中美關係偏緊張的預期,未來不明朗因素也多。摩通建議投資者對中國股市保持防守策略,經濟數據反映至少未來一季經濟下行風險巨大,主要來自於投資急跌、PPI升幅及工業利潤下行。該行又說,中國股市估值吸引,惟不足以蓋過企業利潤下挫風險。
內地經濟急滑坡,摩通預料中央政府將更積極推出刺激經濟措施,包括減增值稅、推出財政刺激政策及推動消費等。一系列刺激政策將有助A股區間上落而不是直線崩盤。
美股季績期本周率先啟動,估計巨企管理層吹淡風是業績報告書主流論調,周初連續3日都是金融股包括花旗、摩通、富國、美銀等派成績表,市場會如何演繹這些業績呢?
英國國會表決脫歐協議前,有消息指首相文翠珊認為若協議被否決,英國留歐的機會大於無協議的「硬脫歐」,反映政府對協議否決的震盪相當憂慮,留歐對英鎊利好多於利淡,暫時仍傾向Long英鎊。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901」戰術迎戰 吼騰訊搭高息股 |
上一篇: | 是日EJFQ「信號」錦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