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4日
統籌:陳志輝(中大EMBA課程聯席主任)
主持:潘嘉陽、李靜宜
嘉賓:黃興桂(資深足球評述員)
整理:謝冠東
陳 陳志輝 程 程潔明 黃 黃興桂
程:今天請來著名足球評述員黃興桂,跟我們談幾位生命裏的良師益友。
黃:我來到電台也是戰戰兢兢,如同應試。皆因對於重要的事情,我們斷不能take it for granted,掉以輕心。
陳:這是一種人生態度,絕不能得過且過。第一個培養你這種想法的人,會是誰呢?
爺爺的言傳身教
黃:我的爺爺黃錫彬先生。他非常勤奮,是我的榜樣。他每天只睡六小時,其餘時間都在工作、打理家事和養育兒孫。他白手興家,但在員工面前沒有架子,不會自覺高人一等。他以和藹可親的性情,令員工折服。他亦非常準時,令我了解到這是成功人士的特質。
陳:我們開會時,你提到祖父教了你「男兒當自強」,何出此言?
黃:他不會給我們含着銀匙出生的印象,認為每個人都要努力工作。我們住渣甸山,他每天早上5時便起床,並叫醒我,帶我到金督馳馬徑晨運45分鐘。6時回到家裏,他開始吃水果和閱報,我則洗澡和準備上學。7時半他駕車載我到學校,再上班。
他不賭馬,又不打麻雀。每逢星期日公司放假,他就去巡視在太子的店舖,然後再沿青山公路徒步走到荃灣德士古道,檢查那裏的油桶。之後才坐巴士回到尖沙咀碼頭,坐火船渡海,再乘巴士回到渣甸山。我在10至14歲時都跟着他這樣走。
陳:你亦提到他很着重「禮義廉恥」,他怎樣教會年幼的你這些概念?
黃:吃飯時不可只夾很遠的菜或自己喜歡的菜。要稱呼別人,在我們家裏沒有人叫「喂」,每個人都有稱號。到我長大了,我才了解到自己的幸運。我最親近的人,就是我的良師益友,每天對我潛移默化。
爺爺把每個孩子都送到外國讀書。他也經營燕梳業務,我中五時他叫我到美國讀商科,並寄望我畢業後再讀精算,日後好協助他。我也依其所言負笈美國。
陳:你年少時有一段悲慘經歷,不知是否改變了你的人生觀?你的父親是黃應求,年長一輩一聽到就會聯想起「三狼案」。我記得小學時有一天,在灣仔碼頭的8號巴士站,聽到收音機說三狼案的三名主犯被判繯首死刑,至今仍言猶在耳。三狼分別是李渭、倪秉堅和馬廣燦。那讓年幼的我了解到殺人就要補償,要受嚴懲。
黃:案件發生在1959年6月19日,那時我14歲。有一天回到家裏,母親說父親一夜未歸,我還不以為意。後來才知道他被綁架,我們收到許多打單信。這類信會說已經綁票,想談判就先給點誠意,來一封利是。到後來還收到由澳門寄來的一個包裹,據說盒內的是我父親耳朵的邊緣,還有防腐劑,以示威嚇。然而爺爺通過許多途徑聯絡匪徒,也是不果。那時也有傳言他可能因其政治取向,在大陸或台灣被軟禁,那也是尚未可知。一年半後,則輪到我爺爺也被綁架了。但十天過後,他又回來了。
陳:為何他能夠成功逃逸?
三狼案背後啟發
黃:他懂得怎樣面對匪徒。匪徒綁票時都戴上狼形面具,爺爺首先就說你們不要除下面具,我不想知道你們是誰。第二我有高血壓,你也不希望珍貴的肉參倒斃吧,我便給你菜單,每天都要有芹菜和豬腰。第三當對方開價時,爺爺就說自己哪有這麼多錢,而且銀行戶口目前都被警方監視着,難以調動資金。殺價過後,爺爺再說我先給你一半,到風平浪靜再付餘款。於是他能活着離開。
陳:從商業理論來說,他懂得從綁匪的角度思索問題。他知道綁匪也不懂得這樣提議,那倒不如代他們提出來。他試圖尋求與綁匪之間的共同目的──只有我繼續生存,他們才能得到錢,而我的目的也是要活下去。與此同時,他盡力降低對方的風險,只要綁匪感到沒有風險,就沒有需要鋌而走險。因此他提出別脫面具,以及準備合適的菜單。
為何綁匪接受先付半數?因為畢竟他們在暗,我在明。我先付一半,他們至少不會空手而回;而日後也不怕找不到我。他們願意放我,則是想保存一絲希望,取得餘下一半金額。這項安排,讓雙方能夠各取所需。現在我們安坐錄音室裏,自然可以冷靜分析,可是說着我也感到腳震。然而他當時卻竟然如此鎮靜。
黃:其實三狼還透露了,此前已以鐵鏟攻擊他兒子的後腦,不慎把他殺了。但爺爺了解到過去的事木已成舟,現在的重點是為自己解圍,因此沒有被憤慨左右了談判態度。就好像已經輸了一場球賽,最重要是思考下一場怎樣重新振作,而非沉緬過去。從他身上,我學到不論遇上任何逆境,都要情急智生,致力尋求解決方法,自怨自艾是沒有用的。
親睹殿堂級敬業
程:轉一轉話題,在體育界,你又得到哪些啟發?
黃:在體育界,我留意到許多成功人士,包括教練、領隊、球員,從他們身上獲益良多。到我追隨自己的興趣,擔任足球教練和評述員,便認識到更多高人。我特別想提一提英國殿堂級足球評述員Martin Tyler。我2003年在馬來西亞遇上他,大家都為ESPN做評述,他是英文評述,我則負責廣東話。我謙虛地說:Mr. Tyler,你是香港的英文足球聽眾的偶像。他說:不會啦,我們都是同業罷了。我心想,他完全沒有高高在上的架子,對身邊的同業充滿尊重。自此我們成了好朋友。
他每次來香港,都是為了搜集資料,為第二天的評述做準備。有一次我約他,先後看了4隊球隊的操練情況,然後帶他到太平館餐廳吃豉油西餐。我以為他會點牛排,但他竟然只點了一份雞蛋三文治,而且沒有點任何飲品,只喝餐廳奉上的那杯熱茶。我問他為何吃這麼少,他說剛來香港,為的是明天做評述,假如水土不服,鬧肚瀉,那就浪費了公司的經費,也履行不了自己的職責。他就是這樣敬業。
此外他的評述風格是不會嘩眾取寵,是其是,非其非,故贏得體育界的尊重,謝拉特等球星也會跟他真情剖白。如是者,他在評述時就有更多真實故事與球迷分享。他固然每次都做足功課,但不會搶白,令評述拍擋失去發揮空間。如果所搜集的資料,並不適合在這場比賽分享,他就寧可留待日後再講。他能夠忍口。
每隔兩年我們都會在亞洲相遇一次,友情平淡如水,但卻互相敬重。儘管我已年紀不小,但每見他一次,我就自覺渺小一次。
評述風格怎建立
程:他對你可謂亦師亦友。評述員多有自己的一套風格,你又是怎樣建立出來的?
黃:我本來語文欠佳,口齒也不伶俐。那時每周在ESPN操練五六天,評述不同項目,漸漸就不再害羞,並學會運用更多語彙。現在還有Google,讓自己累積到更多新知,也就更加熟練。熟練過後就不再怯場,不怯場則我自1963年聽到的不同評述風格都能揮灑自如,自然運用。那便是集大成於一身。
至於別人說我屢出金句,其實背後都是有意思的。例如我說:12碼要麼進球,要麼不進。那並不是廢話。我有見很多球隊獲判12碼,後備席上的教練、助教就已興高采烈。可是我想提醒大家,球員還未操刀,誰知不會宴客?做人即使交上好運,也別太快洋洋得意。
當然,如果球隊領先4比0,要操刀12碼也是輕鬆的事。但假如這是世界盃決賽,你正落後一球,現獲判12碼,當要射這一球,它簡直就像保齡球一樣沉重,你肩負着全國的期望。而有時勝與負,就在乎一剎那之間有沒有出錯。運動始終是由人來執行,而不是由神來上場。故比賽一天未完成,始終還是勝負未料,人生往往也是如此。
*《管理新思維》節目由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與香港電台合辦,星期日下午2時至4時在FM92.6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EMBA網址:http://www.cuhk.edu.hk/emba/
*節目預告:1月6日題目:建設香港未來(下集);嘉賓: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吳永順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醫者良言 |
上一篇: | 基建融資「去風險化」成本高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