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1月20日

陸文 談股論策

習特會前起伏難休

在缺乏水晶球的預知能力下,投資市場只能透過中美兩國元首及相關團隊發出的一言一行,揣測中港股市的後市去向,亦令今年內最後一次炒爆邊留待下月初的習特會才能見分曉。無疑,合理的推算是中美在關稅問題上有望達致初步的協議,但任何涉及人性喜惡的因素均難以預測,令恒指未來兩周以25000/27000點為上落區間運行居多,逆向思維勝算較高。

逆向思維勝算高

技術走勢反映後市缺乏方向感,無論個股與板塊亦未有突破訊號,觀乎恒指踏入下半年跌穿29000點,並一度低見24500點附近,目前反彈約跌幅一半受阻。猶幸A股近月表現偏穩,加上目前恒指拋離250天線(29207點)有較大距離,成為短線突破50天線(26255點)最大牽引力,而100天線(27216點)成為今次反彈最大阻力,正好配合筆者上周建議利用26500/27000點區間內沽貨獲利及作適當沽空弱勢個股與板塊的依據,無疑涉及中美兩國主導下的炒政治市,還是採摸着石頭過河的短線揸沽操作,以博取投機價值下的回報,控制在一成至一成半入市資金範圍有止痕作用。

中美正步入全方位政經立場上的博弈,月底G20峰會習特會能否為現時局面降溫,勢成今年底中港股市去留的指南針,不過,剛舉行的APEC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出現首次未能發表領導人共同宣言,而且習近平與美國副總統彭斯出現針鋒相對的意識形態爭拗,由中國鼓吹「一帶一路」達致互利共贏,被彭斯指為束縛帶及令夥伴同債台高築,明顯是在雙方爭取其地域影響力的部署。

中方反對美國優先的保護及單邊主義,亦正好為世貿多邊貿易體制作護航,其他涉及產權的保護及南海自由航行,已超越徵收更多更高關稅的博弈範圍,只令關稅問題成為雙方在博弈表態的寒暑表。面對涉及兩大經濟體系的領導者博弈上的思維,卻是最具不確定性的一環,無疑從APEC由習主席直接與副總統彭斯作爭拗,令特朗普在談判上似抱着變面的空間。

事實上,市場期待中美月底有望達致緩和的協議,正是估計特朗普在應付未來內部爭拗,暫時放緩對中國狙擊,以保留稍後為爭取下屆連任的子彈。同樣中國亦樂見在提供可接受的條件下,為日後改革及部署帶來較多時間,雙方亦可以減低對本土及全球政經不穩下帶來的衝擊,亦令中港股市暫獲舒一口氣的反彈。反之,看淡者關注美國提出的條件已超越習主席可接受的底線,由停止「中國製造2025」的宏願及不少不合理的商貿指摘,一旦今輪無法達成短期妥協,足以令市況急速轉差。

投資者如何在習特會未來近兩周可能出現的變化作部署,着實費煞思量,估計在雙方討價還價期內,立場只有更緊更硬,但是高層接觸在白宮最終決策權在特朗普一人手上,從其最新正擬重整其團隊成員,為中美政經上的博弈作部署,令好淡消息均令投資者感受狼來了的衝擊,日升日跌以至即市大幅起伏的可能性不低,而爆邊還是需要留待習特會帶出的催化劑。

無疑中美雙方高層恢復對話有其積極性,正好為短期市況提供一個有利短線炒作空間,左右短期市況的變數,當中以美息、債券孳息率、人民幣滙價走勢,以及歐盟在意大利預算案較獲投資者眼球關注,當然內地持續有密集式推出維穩優化改革,以至對不同產業推出的政策,均足以對大市及個股帶來炒作藉口。

利率敏感股只宜短炒

就上周包括聯儲局主席鮑威爾預示明年美國經濟可能有放緩的逆風,被市場視為放鴿訊號,部分分析更預期儲局將減慢加息步伐,已見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一度回落至3.08厘附近水平,同時亦令美滙回軟及息口敏感的產業反彈。

事實上,近月本港樓市呈轉勢,已有聲音建議政府減辣,不過聯儲局基本上維持以最新經濟數據為量度加息步伐,如中美貿易爭拗短期緩和,明年美國經濟維持較高增長,令工資與就業呈通脹壓力下,在外圍逆風不現下,加息步伐維持可期,因此後市還是取決中美貿易談判,短期炒息口走勢暫難成氣候,只是短炒藉口。

同樣人民幣與美元滙率一再受歐洲政局影響,而中美談判結果構成人行政策上的變化,最新中國持美債數目創15個月新低,多少反映受中美關係出現微妙的變化。

其他涉及內地對個別板塊的措施,單是上周涉及幼兒園的牟利營運限制,已令一眾教育股大跌,相對地不少涉及放寬融資及擴大內需基建的投放政策,只能為相關板塊提供短暫炒作升勢。

中資券商股較可取

值得一提的是,從筆者追蹤強勢股的技術分析指標可見,近期並無任何藍籌國企等重磅股有突破及轉強走勢,相對地只有中資券商股有持續偏穩的走向,以招商證券(06099)、海通證券(06837)、中信証券(06030)及HTSC(06886)較可取,多少反映A股短期喘定。

中央近期出招,減低股權配置帶來火燒連環船之虞,令這板塊暫獲喘息空間。其他板塊均以炒上落為主,無論是醫藥、內險、汽車及石油建材板塊,均是短線資金炒作對象,宜吸勿搶。

至於經歷半年調整的中資內房股,近日藉有部分省市適度調低按揭利率及有部分內房提供非法的首付貸下,股價有反彈較利逢高減持,無疑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下,人行不排除會進一步透過定向降準,藉降息以減低企業受衝擊,正好為內地債券提供上升空間,亦是中央透過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及鼓勵消費下的達致維穩目標,正好為市場不時提供忽然升跌的政策變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