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20日

辛思維 冷熱財庫

滬深過早撈貨非上策

內地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只增長6.5%,低於市場預期的6.6%。不過,股市並未因此而下跌,投資者反而對政府救市有所憧憬,A股迎來強勁反彈,滬指周五抽升2.58%。撈貨的聲音再度湧現,不過,扶助政策能否為大市帶來否極泰來的轉機,目前仍是未知數,投資者撈貨仍需審慎。

在貿易戰的影響下,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持續放慢。GDP增長幅度由首季的6.8%,降至次季的6.7%,再降至第三季的6.5%。累計首三季,GDP增幅雖然仍達到6.7%,高於年初訂立的6.5%左右的目標,但整體趨勢持續向下,情況並不樂觀。

事實上,早在數據公布之前,政府已頻頻出招,推出減稅、促進消費及增加基建投資等扶助政策,可見當局早就看到經濟增長減速問題。若沒有過去兩三個月的支持政策,恐怕第三季度6.5%的增速亦保不住。

以目前首三季GDP累計增長6.7%的情況看來,除非第四季經濟完全失速,否則今年要達到6.5%左右的目標並不難。不過,去年內地GDP增幅達到6.9%,市場本來一直期望在環球經濟復甦的情況下,今年GDP可以超標完成,就算達不到去年的6.9%,至少亦要有6.7%。但目前,6.7%的升幅仍危危乎,難怪政府要不斷出招,推動經濟增長。

其實,經濟增長放緩的問題並非只存在中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亦宣布,把2018年及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3.7%,比4月的預測低0.2個百分點。

美國總統特朗普掀起的貿易戰,以及美國的貨幣緊縮政策,均對全球經濟復甦帶來負面影響。當前環球經濟唇齒相依,中國情況轉差,其他國家亦好不到哪裏去,美國亦難免受到拖累。不過,特朗普並不理會,甚至對於導致中國增長放緩感到沾沾自喜。

或再放鬆銀根解水荒

猶記得2008年金融海嘯時,當時環球的經濟狀況更差,但中國仍能獨力撐起國內經濟,亦為環球經濟穩定帶來重要支持。雖然其後出現了地方債等手尾頗長的後遺症,但情況尚未至於不可控,政府仍在逐步解決相關問題。另一方面,包括增加基建投資,尤其是高鐵建設方面,為地方經濟發展帶來的正面影響仍十分明顯。

面對當前的經濟增長放緩,市場亦憧憬中國政府會再加大扶助力度。央行行長易綱近期出席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時便指出,中國在貨幣政策工具方面還有相當的空間,包括利率、準備金率以及貨幣條件等。近期困擾股市的股票質押問題,背後除了存在監管不足的問題外,某程度上亦反映了市場「水緊」的狀況,企業融資成本偏高仍是中國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難題。所以,在經濟增長放緩的壓力下,今年底至明年初,中國進一步放鬆銀根,甚至減息的可能性正在提高。

環球經濟狀況仍存在諸多變數,中國到底會推出什麼政策,目前仍是未知數。市場的興奮似乎來得有點兒太早,過早撈貨或非上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