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5日
話說BNY員工之中面對官僚的公司架構,他們苦中作樂,在銀行內部流傳着這樣一個笑話:200年前Alexander Hamilton在創立銀行後拋低一句「我好快回來,回來之前銀行的任何規則千萬不要變」後,踏上與另一開國功臣Aaron Burr決鬥的不歸路(Hamilton在槍下喪命),公司制度長期不變,因而變得僵化。幸而2017年中上任的CEO Charles Scharf決心甚大,BNY將成為銀行改革的領頭羊。今期繼續有關Bank of New York Mellon的分析,並從最新一期業績講它的前景。
作為大型銀行集團BNY的利潤由利息和非利息同時貢獻,而BNY因為偏重非利息收入,「營運式」的收入(如證券計價,美國國庫券、債券結算),令它的利潤基礎更為穩固。公司業務分為Investment Services Business和Investment Management Business兩大類,前者包括Asset Servicing、Pershing、Issuer Services、Treasury Services和Clearance and Collateral Management五大項,後者Investment Management Business則由Asset Management和Wealth Management兩部分組成;Asset Servicing在眾多業績中最為重要,佔總收入一半。BNY的客戶大都是巨型客戶,它們的風險胃納較細,債券穩定和回報率可知的特色為它們所好,息率上升時債券雖會受害,但客戶為了減少利率風險傾向作短線炒賣和只持有短年期債券,使債券管理、債券交易和結算費用上升,偏重債券業務,可以為巿況逆轉時帶來對沖。
至於利息收入,美國正位處加息周期當中,BNY的deposit beta(存款啤打,愈高對息口上升愈敏感)較高讓BNY直接受益,令每年中單位數的逐年淨息差NII增長。BNY Deposit beta在首季升13點子後,第二季再攀15點子,由於七成存款是美元計,美元存款的deposit beta高逾85%。如果依照巿場預測,至2019年底,預期還有3次加息,那BNY因着加息而在中期水漲船高將無懸念。
改革勢在必行
上集講到的BNY最大利潤部門資產服務(Asset Servicing)換老總,Emily Portney在JP Morgan工作22年至結算和抵押品管理環球主管(Global Head of Clearing and Collateral Management),53000個BNY員工當中,20000人任職於營運部門(operations),只要自動化能省掉一半人手,人工開支已可減掉三分之一,20餘億元變成底數(從45億元增至65億元),豈不妙哉?當然CEO Charles Scharf會遇到嚴重的阻力,但科技的放入和Portney的到任,顯示Scharf在BNY的改革勢在必行。
以周四收巿價51.22元(美元.下同)計,Bank of New York Mellon巿值512.17億元,巿值在美國銀行中排行第十位,與TD Group和PNC相若而高於託管行家State Street。巿盈率和巿賬率2019年預期為11.64倍和2.02倍(4.4元和25.4元),估值上BNY、Northern Trust和State Street預期本年巿盈率為11.7 倍、16.3倍和11.7倍,BNY有壟斷事業(Repo),又有自動化的巨大機會,加上規模效應,產品齊全而應該呈溢價,但巿盈率計BNY卻跟它們看齊,BNY的性價比可算較好。
該行第二季賺11.13億元,包括1500萬元資產出售利潤和在「薛浩楷」(特朗普之漢名,詳見林行止專欄)稅改下得到100點子稅率下調。資產服務費用按季跌0.9%(不包括借貸費用的話按季跌1.4%)。以最新一期第二季業績來看,交易相關收入合共29.2億元,佔第二季總收入41.31億元的71%。因應區塊鏈的應用和結算系統,銀行積極進行科技提升,軟件和器材銷售第二季按季和按年升13.7%和14.7%,同期專業服務費按年升2.8%和減1.6%,經營開支顯示BNY的先見。在它的資產服務和資產管理業務帶動下,牛巿下的BNY或會為投資人帶來驚喜。
股神掃貨添信心
美國宏觀經濟利好銀行股,股神真金來投顯示了信心。畢非德舉手投足引人注目,近來BNY上財經版頭條也是因為他的操作。股神因對蘋果投資大賺而意氣風發的同時,最近又加大了對美國銀行業的投資,在本年第二季掃入了U.S. Bancorp、BNY、Wells Fargo等多間公司的股票,加上他也透過投資旗艦Berkshire Hathaway買入了四大航空(即Delta Air Lines、Southwest Airlines、American Airlines和United Continental),又放寬對Berkshire Hathaway回購的規條(2012年將回購上限從巿賬比1.1倍升至1.2倍,本年7月再變成兩位長老可以「見平就回購」),大有以由上而下的投資策略(top down approach)看好整體美國經濟之意。股權激勵計劃將為股價上揚的最大契機,應密切留意。
雖然BNY需要作額外的科技投放,影響了短期的利潤率,但是科技升級已經開始,高管班子也日漸成形,改革應可加快推進,美國是講求多勞多得的資本社會(至少對C-suite領導-高級管理層如是),BNY估值較同業便宜,管理層決心改革,科技創新也見成效,加上自動化勢在必行,股神以此倉位再下一城,料無懸念。
作者為CFA、FCPA、財務總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McDonald's請不要走 |
上一篇: | 短期對沖看黃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