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4日
美股周四造好,大型科技股指數納指更創新高【圖1】,亞洲股市周五亦錄得不俗升幅,惟獨中港股市升勢相對落後,恒指收市微升45點,表現又是先高後低,認真麻麻。除了中美貿易戰陰霾,內地去槓桿政策、股市游資減少,也是令港股升不起的原因。
境外股票組合重美股
周五港股收市後,環球股市出現一次小震盪,美股期指及恒指夜期均向下,後者一度跌180點。港股收市後,彭博出了一條消息話中國主權基金中投公司準備申請把部分資金調回內地投資。擁有逾9400億美元資產的中投就如投資界的航母,一旦回歸,對國際資本市場的影響不會只是漣漪。
中投成立於2007年,是中國政府向外投資的主要渠道,那些年人民幣年年升值,熱錢大量流入,外滙儲備迅速膨脹,為爭取較佳回報,故成立此國家級投資旗艦。
根據2017年年報,公司資產分布為上市股票佔43.6%,另類資產佔39.3%(這部分包括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地產、基建、私募信用及資源商品等),固定收益工具佔15.9%,現金產品佔1.2%。境外股票投資組合中有52%為美股,美國以外的發達國家股市佔33.5%,新興市場及其他佔了14.2%。按行業分布,金融佔20.1%,這部分應包括旗下中央匯金為國家參股的國有金融機構H股;資訊科技居次,佔19.4%,相信當中不少是美國的大型科技公司,若中投減持美股,科技股應會首當其衝。
中投準備回歸內地市場,時機上不禁令人聯想到是中美貿易角力的一部分,美國總統特朗普以稅務優惠,利誘美企把存放在海外的盈利回歸,中投則沽了美股,回航內地,把美元交予央行換取人民幣投資,亦有助鞏固外滙儲備。從市場角度而言,從美股撤資回國支持本土資本市場,對於A股自然是好消息,但對中投要套現的股市,則有一定沽售壓力。
該消息傳出後,一直氣勢如虹的納指100期貨都有點腳軟軟,莫非真係咁大威力?大家不妨留意事態發展。
華濫發鈔票年代成歷史
港股周五收市後,內地公布6月份信貸及金融數據,雖然較5月份有所擴張,惟普遍低於市場預期。新增社會融資1.18萬億元人民幣【圖2】,高於5月的7608億元人民幣,但低於市場預測的1.4萬億元人民幣;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8%,市場預期為8.4%;新增貸款1.84萬億元人民幣,則高於市場預期的1.54萬億元人民幣。
總的來說,在去槓桿年代,貨幣供應將持續偏緊,中國濫發鈔票的年代已成過去,這絕對有利千秋萬世,短期的陣痛應該要捱過去。有不少評論仍然憧憬內地再有大規模放水及刺激經濟措施,這些期待實在有點不切實際。
對上一次內地推出經濟振興方案是於2015年,當時經濟增長季季落,人民幣貶值壓力大,股市大跌,於是人行持續減息。2016年內地政府大幅擴大財赤5000多億元人民幣,振興經濟,加上中歐央行的量寬措施開始擴大至企業債,美國聯儲局延後加息等,使環球經濟踏上復甦之路,迎來2017年環球股市大漲。
經濟唔差 無謂望放水
與2015年比較,過去幾季中國經濟並不差,增長一直穩定在6.7%至6.8%之間,進出口增長亦遠勝2015年【圖3】。儘管外有中美貿易戰的陰影,外圍經濟仍算不錯,現階段中國政策主調理應是繼續去槓桿,此時不做,到2019年或2020年美國如真的進入衰退期時,去槓桿的窗口將會大為收窄。
所以,無謂對內地推出振興經濟措施有不必要的期待,股市跌至吸引水平,自然會有資本入市。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