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6日
有跟開「上善若水」的讀者們或會留意到,本欄秉承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信條,為了深化研究公司基本面作深入分析,為比較投資護城河(獲利能力)會做同業對比;一眨眼,月內第三次講銀行股。今次講的US Bancorp,既有PNC地區銀行的特性,亦有Wells Fargo的成本控制能力,卻沒擁有太多快樂股東,對比銀行股指標KBW Bank Index,自2016年1月起長期跑輸同業,最新估值是兩成折讓的新低,以穩健務實見稱而落得如斯田地,值得跟進。
US Bancorp總部設於Minnesota的Minneapolis,它是U.S. Bank Association(簡稱U.S. Bank)的母公司,規模屬全美第七大。由於它控制的U.S. Bank歷史悠久,老早就取得全國性銀行經營牌照,因此US Bancorp是緊隨Wells Fargo(它取得了First National Bank of Philadelphia的牌照)最古老的銀行集團。
扎根美國中西部
US Bancorp提供零售銀行、批發銀行(Wholesale Banking,面向同業和大額客戶)、支付服務、信託與投資以及庫務與企業支援,以收入計比例為22%、15%、19%、5%和39%,庫務、企業支援、支付增值服務等輔助性質的事業因此日益顯要。3106間分行集中於美國中西部(與扎根於美東的PNC相反)。
傳統上,地區銀行做的是櫃台服務,重視人情味和客戶關係,大行也因人脈網不足而退避三舍。但好景不常,科網巨企的數據處理優勢,令這些地區銀行地位岌岌可危,在最近一個訪問超過13萬銀行顧客的大型調查中,顧客大體認為Amazon的可信度與他們熟悉的銀行相當,而75%的年輕一代(00後)更明言較期待Amazon的金融服務產品。銀行客戶後浪推前浪,銀行的零售和支付服務,在新形勢下尤其脆弱。
科企衝擊處捱打局面
至於批發銀行和企業支援,科網企業因國際觸覺而更易提供企業支援,一直投資FinTech等初創企業又使科網公司更明白大客的心理、所需的脈絡和發展遇到的瓶頸,銀行業界已逐漸了解到業內面臨的空前危機。
最近諮詢公司Infosys Finacle對300個銀行家的意見調查中,近半受訪者認同FANG等科企對銀行業的衝擊前所未見。FANG客戶無處不在,忠實且擅長移動上網,地區銀行的角色已幾近一味捱打。
作風務實嚴控成本
自2011年,Amazon擔當融資者角色,已向企業客戶融資30億美元,到2018年2月又通過與Bank of America合作把放貸規模化,可知US Bancorp已是內外交困。
US Bancorp地區銀行因業務集中、缺乏專業化和IT配備不足,答案似乎已經寫在牆上,股價長年積弱,絕非空穴來風。
雖然如此,US Bancorp作風務實,成本紀律依然出眾,成效比(Efficiency Ratio),即銀行行政等非利息支出除以淨收入,可以說明之。有關比率從2017年的58.9%下跌至2018年的56%後,將再進一步下滑至2019年的54.5%。為了站穩陣腳,它在科技方面的投放也初見成效,篇幅所限,下回再談。
US Bancorp的利息和非利息收入穩健,是它能否伺機轉型、繼續領導地區銀行業的關鍵,首季業績會有啟示。下周也會研究股價表現改善的關鍵。
作者為香港文化產業聯合總會財務總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中國消費結構性機會 |
上一篇: | 食老本難保地位 秘方公司也求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