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6月12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思、憂、恐傷財兼傷身

6月11日,周一。不論任何時候,市場總有各類潛在危機。今期大家擔心的是歐羅區會否解體、中美貿易糾紛沒了沒完、新興市場岌岌可危、G7變G6+1等。下一期又有下一期的煩。作為投資者,幾時都要保持警覺性,但停不了的憂心、惶惑有害無益。彼得.林治(Peter Lynch)克服憂懼的經驗,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中或有參考價值。

當打時,林治每年都會跟其他星級基金經理一起列席《巴隆氏》一年一度的圓桌會議(Barron's Roundtable)。他發現,與會者討論的種種市場憂慮每多捕風捉影,又或驚錯隔籬。當年一眾金融才俊最擔心的是什麼?數其大者,就有美國雙赤(貿赤、財赤)、美元貶值、外國貨大量湧入美國、石油短缺,以及外國投資者對美股美債失去興趣等。

借咗聾耳陳隻耳

回想這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熱門話題,有些曾對市場造成震盪,今天也許換個形式重現,但悠悠三十載,世界焉有原地踏步之理?有些與實況剛好相反,比如美股美債不僅沒有被國際投資者遺棄,更成為環球資金追捧對象。華爾街強勢維持多年,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亦早已由八十年代的十多厘水平大幅回落。

林治憶述,最搞笑的一次會議發生於1987年,其時基金經理罕有地一致看好經濟前景,惟美股卻偏在該年大冧,迎來「黑色星期一」,道指單日狂瀉五分一。股災翌年,會上愁雲慘霧,分歧只在熊市可以跌得多厲害。然而,1988、1989年道指錄得雙位數進賬。

1990年海灣戰爭,圓桌會議氣氛凝重,有人認定美國即將步入衰退,道指非跌三分一不可。實情卻是,道指當年不過微跌幾個巴仙;更重要的是,1991年戰事結束,道指同年升兩成,且於1991至1999年歲歲享受正回報,9年累漲超過三倍!

海灣戰爭期間,林治如何處理接二連三的負面新聞,以及排山倒海的悲觀預測?簡單,借咗聾耳陳隻耳,專注尋覓好股,把握時機掃平貨。他分享道:「我明白戰事有可能升級,但股價低殘,到處筍貨,實在沒法視而不見。」

唔係太早就太遲

對於擺在面前的一個完美風暴(道指一度急跌,新聞標題極度恐怖,基金經理要錢不要貨,大批專家預言美國經濟衰退),林治的對策乃密密增持心水股。換句話說,完美風暴於他眼中反而是黃金機會。聽過這番分享,大家在反駁前會否停一停想一想,點解佢得我唔得?

如果有水晶球助你分辨哪些憂慮會成真,災劫避無可避;哪些純屬噪音大可不理,甚至連危機中股價跌幾多、何時掉頭都「一如所料」,講股佬恐怕個個都要轉行了。世上沒有水晶球,一切未發生的事只有或然率。

不妨把各種可能性簡化,粗略計算一下。假設成功預見危機的概率為50%,正確估算危機破壞力的概率為50%,股價大跌前離場機會率50%,而成功摸底的概率亦是50%。瓣瓣皆一半一半,成事看似不難,惟順利完成上述連串動作的可能性其實只有6%。

邊有咁理想?

老畢所見,最普遍的情況有兩種,要麼好驚唔驚沽錯貨,要麼驚得太遲賤價走,危情過後依然活在恐懼中,賣咗最終買唔番。危機爆發前走,冧市後低位買回,鬼唔知咩,邊有咁理想?

養生之道講求心平氣和,負面情緒太多容易引致機理失調,所謂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非但不利投資,對身體同樣有害無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