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5日
投資老手每天也會在投資上作出決定,但許多人懶理自己的組合,認為過多擾亂組合只會輸錢,但現實上懶理組合等同靠運氣,所以許多新手或過懶的投資者,最後都是輸錢及認為買股票等同賭錢,在疑似熊市來臨時,你更需要有經過深思熟慮的立場,去為自己找出未來方向。
不變應萬變 隨時輸信心
熟知股票的多種發展並能預先準備應對方法的,才會是出色的投資者,現在來實習一下:
假設你手上有三分之一的股票蝕20%左右,有三分之一的股票剛跌至平手,另外三分之一的股票升了20%左右,你會做以下哪個決定?
1.賣出賺錢的股票,先套現利潤,以防利潤再收窄,留住蝕錢及平手的股票,因為有機會再升返上去
2.賣出蝕錢及跌至平手的股票,留着賺錢的股票,並定下止賺價以防失去所有利潤
3.認為大市沒有前景,賣出所有股票
4.認為大市只是調整,繼續持有,堅持長線投資一定不死
以上是許多投資老手經常面對的問題,因為老手吸收了相當經驗(不頑固的那一班),會知道凡事有多種可能,亦可以有多種選擇去應付未來。第一次買股票賺過錢又較進取的投資者或許只有選擇4,從來未想過會有其他選擇。相對保守的投資者會選擇3,但世上存在着一些介乎於新手與老手間的人,亦沒有進取與保守的明確性格,因而1及2是最令人糾結的選擇,而選擇3所需的決斷力亦不少。首三個選擇是重組組合時最常作的決定,但因為人都喜歡二選一,每當出現3個選擇時或會出現選擇困難症,所以最後自動變選擇4,牛市時這種習慣會令人賺錢再賺錢,養成以不變應萬變才是上策的心態,但在疑似熊市出現的時候,你若不根據市況及投資前景去作選擇,很易連信心也輸掉。
話分兩頭說,若所有人經常重整股票組合,股市隨時波動得嚇死人,例如所有人也根據保歷加通道頂去賣出股票作重整,那股票豈不隨時跌至零市值?買股票的真正意義是買一盤已建立好的生意去為自己錢搵錢,所以重整組合的需要應該是根據個人而定,例如你每個月消費是5萬元左右,一年花60萬左右,若你有1億元的資產,不計通脹且沒有產生現金流的話也夠你花166年,假若你買的債券及股票合計每年收息共有4%,1億資產已可產生每年400萬的現金流,假設生意平平穩穩,每次公布的盈利均穩定增長,你或許根本不需要賣出股票重整組合。
要去重整組合的是大部分未達到真正財務自由的散戶,資產的起跌對他們來說有着現實上或心理上的影響,再用上面的消費例子,但這次你只有1000萬的資產,每年資產產生的股息只有40萬左右,要財務自由便必須提升資產值最少五成,更甚者是提升兩倍令安全網更強,此時若你的1000萬資產有着下跌風險,便需要重整組合了。許多生意人則傾向既有理性亦有心理上的決定,就是當一隻股票高水或超出合理值便不會再持有,低水的好股票便會買入,這點便是理性投資的最佳例子,但絕少人能真正達至此境界,「專業人士」亦很少可以做到。
一如用員工 表現定去留
說回上面的4個選擇,若你選了1去賣出賺錢的股票,作為老手投資者我會建議你小心再檢討自己的決定是否理性,此舉等同你作為一個老闆,只喜歡炒那些能為公司賺錢的同事而專留下倒米但你「感覺良好」的同事,不少白癡經理也屬於這類人,可惜若你如此經營一間初創公司,不出一年應該可以清盤。在進行投資決策及股票組合重整時,你必須想像每一隻股票就像你所管理的下屬,他們每個人的表現便是你留與炒的決策關鍵,無論他們告訴你長遠未來會如何為公司賺錢,現在沒有表現或盈利便只會是空談的概念,把你辛苦賺來的血汗錢投資到這些故事上,倒不如拿去看1000場電影還來得順氣,所以在重整組合時筆者傾向選擇2的方法。
聰明的讀者會問那些跌至平手的股票其實應當如何處理?筆者在此留白去讓大家有空間去思考,而提示是「你要把股票想成為一位員工的表現去作這個決定」。
Q&A電郵:[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南韓故事有血有淚 |
上一篇: | 資金流出美債 亞債值得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