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6日
各位「巴打」相信都知道,近年來內地企業積極「走出去」,海航集團在海外大肆收購,其購物清單中的「戰利品」多不勝數,其中收購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交易是經典作之一。
高仁與「豬朋狗友」飯局時討論到,近期吉利汽車(00175)母公司吉利集團入股平治(Mercedes-Benz)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 AG)的交易,似乎是在重演海航融資收購的把戲。
在披露對話實錄之前,請各位「巴打」重溫人物背景,簡介如下:
戴孤劃──又稱為「戴Sir」,《信報》「蠱壇辨虛實」專欄作家,上市公司大股東,經常欺壓小股東;
施友化──擁有公司私有化經驗的前「唉賓」,被看中轉型為上市公司CFO。
規避德國權益披露要求
戴孤劃:(用普通話一口氣說出)中央政府於2000年提出「走出去」戰略,內地企業隨即積極響應到海外「血拼」,但海航集團瘋狂「買買買」引起監管部門關注,最近已轉變為「賣賣賣」的模式,之前連環出售3幅啟德地皮,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高 仁:海航近年規模之所以急速膨脹,有可能係空手入白刃嘅手法,透過槓桿融資進行海外併購。其中,海航增持德銀股權嘅交易,仲上演咗一場融資收購嘅把戲。
施友化:我都有聽聞過,海航增持德銀股權至近一成呢單刁,除咗利用內部現金支付之外,仲要動用超過26億歐羅嘅融資,當中瑞銀就俾咗海航21億歐羅去砌咗一個對沖工具,用嚟對沖德銀股價下跌時嘅潛在損失風險。
高 仁:簡單嚟講,呢個係一個相對較為便宜嘅融資方法,前提係目標公司嘅股票要夠流通、sizable,同埋要有synergy。最近,吉利汽車母公司吉利集團入股平治母公司戴姆勒,市傳都係用咗類似嘅方法去做,仲規避埋德國嘅權益披露嘅要求。
戴孤劃:(繼續用普通話)內地企業真是金融創新的先驅啊!
施友化:根據德國監管要求,一般上市公司股東增持逾3%同5%嘅門檻,就要作出披露。據聞,吉利控股入股戴姆勒成為最大股東,直至持股9.68%先作出披露。
高 仁:因為,收購方除咗買入目標公司嘅正股之外,同時沽出call option(認購期權),以及買入同一期限嘅put option(認沽期權),就成功規避披露上嘅監管要求。
高槓桿低利息再對沖
戴孤劃:(用普通話兼提高八度聲音說)內地企業買入海外公司的股票,當然是「既想當婊子,又要立牌坊」(高仁註:戴Sir又用國情特色用話)啦!高兄,你說怎麼辦?
高 仁:哈哈!戴Sir,我知道你想講乜。既要高槓桿,又要低利息,仲想要沖埋股價下跌,其實收購方利用「融資股權領口」(funded equity collar)去進行收購,就可以做到一箭多鵰嘅效果。而家講到口乾,不如飲啖茶、食個包,賣個關子,等一陣先再講。
(飯局未完,下周待續)
本欄逢周一刊出
如想與高仁交流上市公司的財技個案及招數,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液化天然氣生產商 應該參與開發市場 |
上一篇: | 新興市場利好因素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