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16日

管理新思維

與聽障共鳴

統籌:陳志輝(中大EMBA課程主任)

主持:陳志輝、關永輝、劉家莉、楊國妍、楊志偉、程潔明

嘉賓:邵日贊(龍耳創辦人及董事)

整理:謝冠東

 

陳 陳志輝 關 關永輝 劉 劉家莉 妍 楊國妍 偉 楊志偉 程 程潔明 邵 邵日贊

 

 

投身義工,認識另一個世界

程:今天討論如何與聽障人士共融。這個題目源於EMBA同學的一項研究。為何你們會與聽障結緣呢?

關:我們的研究對象是社會企業,它為聽障人士提供3D繪圖培訓,讓他們融入社會。正當我們向不同社福機構尋求意見之際,幸運認識到「龍耳」的創辦人阿贊,在他身上學到許多。

陳:阿贊,為什麼這機構叫「龍耳」?

邵:那源自一位26歲輕生的嚴重聽障女生。她中學時寫過一篇文章〈龍耳〉,她說自己是天上的一條龍,要來塵世尋回耳朵。取名龍耳是為了紀念她。

程:同學在挑選弱勢社群時,為何會看中了聽障者?

關:我們發現在各種傷殘中,聽障比較為人忽視,因為從外觀上看,他們與正常人並無差異,也就較少人留意到他們以及他們的需要。

程:阿贊則是因為從事義工而認識聽障。作為資深義工,你覺得香港人吝嗇義務工作嗎?可能大家只要走出一小步,就能與弱勢共融,然而這一步還是需要勇氣。

邵:書本有云「仁者人也」,仁慈就來自人際之間的互動。政府曾有一則廣告,場景正下着大雨,一個人有遮,另一個人沒有。有遮的就撐起傘子,遮着另一人過馬路。對白是「人往往不知道什麼時候需要別人幫助。」任何一個人都不能獨立生存,都總需要他人幫助。有能力的話,大家何不盡力伸以援手?

程:你從事義工已超過20年,是否一開始就接觸聽障者?

邵:倒不是。最初我看到報紙招募義工,當中還要考核體能和行山,好奇心驅使我去報名,原來要到遙遠的大嶼山分流村探訪獨居長者,當中還要帶備物資,難怪需要體能。否則你在半途力竭,那就不但未能照顧別人,反而要被照顧了。

陳:接下來,你則前往幫助視障人士,與莊陳有頗有淵源。

邵:我富有好奇心,在街上看到盲人時,就禁不住會想到底他們怎樣理解「美麗」這個概念?畢竟他們自出娘胎就沒看過任何東西。有一次失明人協進會籌款,我就略盡綿力,後來有職員打給我,傾談下也願意請我擔當義工,我於是有機會接觸失明人的世界。

程:作為健全人,身邊有殘疾朋友,我們應否特意遷就?但站在他的立場,會否反而不希望被這樣看待?

邵:幫人前,應先問對方要否幫忙,可能他沒有需要。例如失明人準備過馬路,你馬上上前扶着他的枴杖,但原來他只不過站在路邊,想用嗅覺辨認附近的店舖如燒臘店。他對整條路線已了然於胸,用不着你插手,但要拒絕你又不好意思。

誰是健全,誰是殘障?

陳:後來你的對象就轉為聽障者。在你眼中,他們與失明人士有何分別?

邵:在我看來是兩個極端。失明者其實也吸收了不少資訊,故會經常思考。但聾人的資訊反而較少。試想像初生嬰兒,父母會不斷跟他講話,從而建立他的詞彙和對各種事物的概念。就像耶穌和佛陀也是以言語傳道。到嬰孩進入幼稚園,老師會講課,同學則在聽課。聾人在每一個階段所吸收的資訊都遠比常人為少,所以他們思考的素材也比較貧乏,有不少概念無法掌握。

劉:阿贊最初與聽障人士溝通時,會否覺得他們活在另一個世界?始終健全人士多以說話來表達。

邵:是的,他們的確有屬於自己的世界。我們說他們有聽障,但他們是否有溝通障礙?在「健聽霸權」的世界,他們是有聽障的。但假如我和你去了俄羅斯,我們完全不懂俄語,也就等同聽障了。再說,假如這裏全是聾人,只有兩個健全人士,當聾人不斷打手語之際,健全者反成了聽障──他們也有溝通障礙,也就是無法和聾人溝通。所以我認為所謂的障礙,健全人士也免不了。只是因為這個世界以聲音為主導,才導致聾人難以融入我們的社區。

陳:問題出在健全者佔多數,而聾人佔少數。你認為聾人面對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邵:醫食住行各方面都有困難。例如他們感到不適,撥打999也無法開口求助。來到診所,他要怎樣描述自己的病徵?(陳:就像我們去外國求醫一樣,往往有口難言,例如肚瀉的外語到底是什麼呢?)就算是往來各處,乘坐小巴回家,也無法喊「下車」,只有一直坐到總站再往回走;港鐵發生事故,因聽不到廣播,他也毫不知悉。火警鐘為常人響起逃生警號,但聾人聽不到,此鐘就形同虛設。總結而言,他們很難投入這個健聽的世界。

為健聽和聽障搭建橋樑

陳:聽不到的人有沒有辦法學習講說話?這樣做是幫助他還是害了他?

邵:許多聾人的家長都想孩子學習發音和讀唇。可是假如對方在你背後或旁邊說話,你就無法讀唇,他甚至以為你沒有禮貌,對他不瞅不睬。就算他願意讓你讀唇,他也必須控制速度,唇的移動幅度不能太小。另外,「蘋果」、「俾我」、「邊個」、「美國」等的發音儘管不同,但唇形卻是一樣,根本就難以分辨。假如沒有手語輔助,只會產生誤會。我認為聾人的家人應該反過來學手語,那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他的想法和生活上的各種痛楚和冤鬱,否則孩子只會更為孤單。

陳:你們創立了龍耳,宗旨是什麼?

邵:舉凡聾人有任何需要,龍耳都會盡力幫忙。我們發展了「手譯寶」,香港有許多警署、醫院和學校,以至立法會均需要手語翻譯員,而全港卻只有50多位,不足以應付需求。手譯寶利用手機的視像會議功能,減省翻譯員乘車往來的時間。健聽者或聾人都可以下載這個程式,他們需要溝通時,我們就安排譯員遙距進行真人翻譯。不論聾人要去房屋署、診所還是銀行辦事,我們都可協助他向健聽者表達他的需要。

另外,我們希望改善聾人所接受的教育。我很支持中文大學的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它的工作能為聾人帶來實質幫助。聾人需要學習更多知識,但那不能透過口語相傳或與健聽者一起上課的所謂「融合教育」,那樣他根本無法吸取應有的資訊。中大的研究中心安排健聽老師向聾人傳授知識,成效不俗。

陳:最後問一問各位同學,你們從阿贊身上學到什麼?

妍:我學到了溝通。平日我們在公司或家庭的溝通對象,儘管沒有失明或失聰,然而也經常出現誤會,覺得無法充分交流彼此的想法。然而阿贊卻經常與殘疾人士溝通,並且非常成功。他找了許多方法,去滿足對方的需要。這對我的工作或家庭生活也是一個好榜樣。

陳:面對如此艱巨的事,他也願意主動承擔,長年投入,永不言棄。反觀我們面對困難時,會否太容易投降呢?

偉:阿贊的堅持和不屈不撓,實在令我們印象深刻。他為創立龍耳付出許多心力,殊不容易。日後我們畢業後要創辦其他機構,也要秉承阿贊的精神。

 

《管理新思維》節目由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與香港電台合辦,星期日下午2時至4時在FM92.6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EMBA網址:

http://www.cuhk.edu.hk/emba/

節目預告:3月18日  題目:點只外賣咁簡單?嘉賓:UberEATS香港區總經理林灝哲。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