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16日

林文越 經綸集

懶惰是個好東西

格拉威爾的名著《表表者勤有功》(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歸納出一萬小時法則,說欲成就大事業者,都需要付出至少一萬小時的努力,才有機會成功。蓋茨、披頭四(Beatles)固然如此,號稱天才的莫扎特也逃不出此一規律,古人也有言一勤天下無難事。自古以來都是勤力好、懶惰壞,憑什麼說懶惰是個好東西?

捕捉市場趨勢變化

不是說讓你偷懶,你什麼時候都應努力,但如懂得人性的懶,投資路上自然事半功倍。

試想想,假如一樣新產品或服務推出後,所有人馬上爭相使用,立刻從傳統手機,轉用智能手機,那麼企業盈利怎樣估?手機公司可能今年業績上升100倍,然後明年業績又歸零(消費者都轉投下一新產品懷抱了)。股份一下子漲到頂,然後又突然大瀉,投資者難以捕捉。

但正因為人有惰性,需要時間才能接受新事物,所以一個投資大浪,往往都能持續五六年之久,讓投資者好好捕捉。

譬如說,中資股已有多年表現令人失望,即使經過去年大漲,投資者仍是普遍不相信,內地經濟已經見底復甦。但正正是因為投資者仍停留在之前印象,所以港股估值才沒那麼貴。如果所有人都馬上同意中國經濟將持續轉好,恒指可能已經升至15倍以上了。

又譬如近年開始流行的網購、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假若一推出,便所有人都轉用,可能只有極少數人能賺到大錢。但現在就似浪潮般的,普及率一步步提升,那麼即使第一波沒有入場的投資者,大概也能享受到消費和電子遊戲模式的轉變。

投資便是有關處理未來。可能好可能不好,其實就是不好。相反人的惰性,讓趨勢變得更持久,投資者只要留意趨勢變化,便有機會賺到錢。假若捕捉到普及率加速的一下,更有機會賺大錢。

只有別人的懶才是好嗎?也不盡然。「做功課」是不妨勤力,買入後便不妨懶,因為長遠而言,投資回報,百分百和交易次數成反比。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