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
美股期貨周一早段只不過跌了幾十點,恒指就震一震倉跌了200多點,不過很快收復失地,市場氣氛開始轉旺,年來升市鑊氣嫌不足的細價股開始癲狂,皆因反映內地中小型股的深證股份及創業板亦見轉強。中港股市開始向細價股埋手,不一定就是見頂先兆,炒中小型股也不一定劍走偏鋒。
滬指昨天低開後反覆向上,曾升破3500點的兩年高位,之後一度掉頭向下,收市仍升0.39%,深成指漲近2%【圖】,創業板抽高逾2%。大市約有九成板塊向上,家電、釀酒、互聯網、軟件等股份升幅較大,石油股及銀行股回吐。
發改委將重點實施四大措施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今年將支持56個「互聯網+」及數字經濟等項目,相關互聯網金融概念股抽升,家電股亦有炒作,格力電器(000651.SZ)漲停,股價創逾兩年半高位,美的集團(000333.SZ)飆5%。
三四線股乏轉型炒作主題
自今年初以來,中港股市的走向頗為側重少數板塊及行業,科技股成了今年捱沽的對象之一。值得留意的是,三、四線股以往喜歡炒作轉型消息,藉以推高股價配股集資,今年來相關新聞異常地少,可能是有效吸睛的概念不多吧。近日先後有幾家公司公布開發區塊鏈業務,在比特幣剛經歷大跌後的今日才來搞這類轉型,真的有點遲。
另一個可能成為大市焦點的是大灣區概念,睿見教育(06068)早前宣布,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與江門市開平政府已訂立合作協議,將設立、經營及管理江門市開平寄宿制學校。該公司將負責興建建議中的寄宿制學校,預期會配備小學、初中及高中部,總目標容量約7500名學生。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大談大灣區發展,包括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醫療、教育和安老服務,香港這三大優勢產業落戶大灣區,可方便港人、促進經濟和滿足內需云云。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去年首次被寫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在上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該概念也獲列入2018年重點工作。被列入國家戰略的「粵港澳大灣區」,並不局限於深圳灣,而是囊括了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等廣東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大灣消息頻出為造勢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以約1.4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超越舊金山灣區,僅排在東京灣區和紐約灣區之後,名列全球第三位。把以上城市打包而「被建設」成世界級城市群,綜合交通體系必不可少,亦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競爭力。「粵港澳大灣區」硬要把香港包括其中,正是因為香港是國際級航運和物流中心,令灣區擁有全球最密集的海港群和空港群。
根據2016年全球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擁有3個世界級的集裝箱港口:深圳港(全球排名第三)、香港港(全球排名第五)、廣州港(全球排名第七)。其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超過7118萬標箱,機場旅客年吞吐量達1.86億人次,位居全球四大灣區之首。
所謂大灣區概念,說穿了就是經包裝過後的城市化進程,早幾年內地打鑼打鼓要打造第二個「小香港」,在前海建立一個新金融中心,但幾年下來除了早幾年相關土地炒過一輪樓市、個別銀行宣布前海設立試點分行等消息外,商業區內很多地方仍然人影唔多見。
翻查傳媒報道,大灣區相關的新聞、評論與專欄文章近日爆發式上升,顯然是為相關政策造勢,這是短線炒作投機者的機會所在,有時間大可趁這幾天做做功課,找尋最有機會落鑊的大灣區概念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左右逢源留退路 好股不愁跑唔出 |
上一篇: | 是日EJFQ「信號」錦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