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月12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歐洲收水有聲氣 政策轉向無定期

恒指昨天力保不失,收市漲47點,升勢未斷纜,全賴「大笨象」滙控(00005)撐住,騰訊(00700)見到息魔腳軟,跌了11蚊,收報429.4元【圖1】。執筆時外圍形勢頗為平衡,歐央行忽然公布去年12月的議息會議紀錄,顯示今年初可能會修訂政策指引的用詞,刺激歐債孳息抽升,美債孳息亦跟住向上,歐羅轉強,相信息率仍是左右股市短期走向的重要因素。

歐央行會議紀錄的內容都幾鷹。首先,經濟唔單止復甦,且進入「持續穩固及逐漸有自生動力的經濟擴張……經濟的產出缺口將會在短期內屏蔽,較之前預期為快」。沒有產出缺口,即通脹快將來臨。

路透昨天引述中國外滙管理局官員否認中國會減買或停買美國國債的報道。金融界對美債孳息的看法仍頗為分歧,有說單計聯儲局今年3次加短息0.75厘,以現時10年期債息2.5厘計,若長短債息息差不再收窄,則長債息很大機會於年底見3厘。

大摩麥格理力撐債牛未死

不過,也有不少大行看好國債後市。摩根士丹利發報告斷言債牛未死,認為美債市場流通性好,目前債息水平比過去6個月都吸引,也比其他國債孳息升得多;因此,對中國而言,應該是吸引的。至於未來供應增加的問題,這點則早已反映在美債價格上,現時才說擔心,可是晚了。

麥格理指出,眼前的環球經濟復甦,是貨幣政策的結果,私人部門的生產力仍一如過去10年般疲憊,各國政府又不似會大幅加碼經濟刺激措施,經濟總需求仍要依賴資產的低波幅及金融化來支持,一旦央行過急收水或中國調控過緊,今年中將出現新一輪危機,所以息口及資金根本升不到,30年的債券牛市遠未死亡。

債市好淡理據並存,作為股民,投資組合內宜兩方面都兼顧,若債息繼續升,最合理的對沖方法是買金融股,應付如近兩日般債息突然抽升的環境;若擔心通脹突然發力向上,則買定一些石油股及金屬股看門口;若債息如大摩所言上唔到去,則科技股會佔先。隨着時間推移,形勢逐漸明朗,市場已有方向,並在這幾個板塊之間作出調節,這也是本欄自去年第四季起提出投資組合應較為平衡,不宜瞓身落科技股的理由,因為一旦通脹返轉頭,市場變化可以很大。

通脹絕對有條件上揚,各國失業率愈走愈低,加薪速度加快十分合理。此外,各種成本價格開始上升,紐約期油昨天升至64美元,原油衍生很多工業用材料,加上金屬等多種商品的價格都在上漲,生產者價格的升幅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只是時間問題。現時環球貨幣政策仍偏向寬鬆,但變起上來可以很急速。

北美自貿談判 老特露底牌

另外,有報道指美國總統特朗普將向加拿大及墨西哥發信,展開為期6個月的程序,撤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消息令加拿大及墨西哥的股滙齊挫。本月23日至28日,3國將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展開首輪談判,老特之前發信話撤出,可能是談判策略,逼對方接受不利條款。北美自貿協定談判將向世界展示老特治下美國的新貿易政策,值得留意。

新興經濟體透過歐美等國把生產線外移,令本土得以進入工業化年代,把大量農民人口轉移至工廠,使整體經濟上了一個新台階,南韓、台灣以至中國都是成功例子。麥格理最新報告指出,未來這條新興經濟體發展之路勢日益崎嶇,主要因為反全球化浪潮及科技的發展。報告預期在新興經濟體中,只有中國經濟有機會進一步升級,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看完報告後,更感墨西哥與老特的談判都幾難佔上風。

睇番MSCI新興市場各板塊的表現,已知未來世界會係點,科技與非必需消費品股的市值比重已貼近傳統行業如金融、能源等【圖2】,指數內最重磅的幾隻股份包括騰訊、三星電子、台積電及阿里巴巴。所謂新興市場指數,主要反映中國(只包括本港上市的中資)、台灣、南韓的企業,其他新興市場本身科技基礎薄弱,根本就無科技龍頭。所以,新興市場作為一類資產,日後可能漸漸失去作用,投資者不如按國家投資,買重中台韓便夠晒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