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2月11日

THE LEX COLUMN

Lending Club識借唔曉賺

美國網上借貸集團Lending Club是P2P模式的開山鼻祖,曾幾何時被譽為是互聯網金融公司中的「明日之星」,現在可能出現身份危機。公司自2014年上市以來上周四首次舉行投資者日,就頭頭撞着黑。甫開始就衰開頭,行政總裁斯科特.桑博恩(Scott Sanborn)出場就被司儀叫錯名,遭改名為斯蒂夫(Steve)。高層發表演說時,公司股價更勁跌超過一成。

Lending Club的大股東是中國私人投資公司盛大集團,集團以互聯網遊戲起家,對Lending Club的發展仍然信心十足。盛大董事長陳天橋憶述,當初Lending Club改變收入模式,「華爾街根本摸不着頭腦」。

不過,華爾街現在已知道Lending Club的底蘊,知道這只是間利潤微薄的貸款公司,而非讓投資者沸騰的互聯網新貴。

新業務無錢賺

當中並無誤解之處,Lending Club的汽車貸款等新業務看來雷聲大雨點小,雖然有關業務已推出14個月,但公司承認短期內未能帶來實質的回報。

部分人批評淡友沽空是Lending Club股價下挫的「元兇」,金融分析公司S3 Partners卻指實非如此,淡友沽空數目出奇地少。投資者拋售股票也與去年5月的修改貸款數據醜聞無關,公司當時承認在內部評估發現有2200萬美元貸款違規出售,交易並未遵守公司的相關條例,創辦人兼時任行政總裁拉普朗什(Renaud Laplanche)宣布辭職。真正的「死因」是Lending Club未能證明能在過度擴充下賺錢,公司在2013年、2014年及2015年的收益增加一倍,收入快速增長是公司在2014年市值逾100億美元,相當於當年收入的50倍的原因。

預測又錄虧損

但今非昔比,Lending Club上周四在一個月內,第二次下調的2017年收入預測,預期再次出現淨虧損,並料明年業務增長20%。

Lending Club前路艱巨,希望業務再次快速增長,大舉投資又要冒風險;即使謹慎發展,也未必能取得一定的回報。銷售和營銷佔收入的40%,但難以「縮皮」,因為高盛財等財雄勢大的對手也在搶客。尷尬的高層可能很快就需要「改名」轉運。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