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日
自從近年科網業崛起後,投資市場有了新經濟與舊經濟兩個概念。但不論是新或舊,服務的都是人類衣食住行及娛樂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新經濟產業只是在模式上出現革新,但業務本質並非完全改變。新經濟與舊經濟之間,亦由早前的對立轉為合作,這在阿里巴巴及騰訊(00700)近期均在「新零售」方面作出部署,可見一斑。
相信大家仍記得數年前,當網購大行其道時,透過實體店購物的消費者減少,加上當時宏觀經濟不景,結果不少零售店進入寒冬,銷量大跌,甚至有人認為,傳統零售業將死的看法。
大型商場難被取替
不過,零售企業尤其是大型購物商場,除了作為消費場所,更具有社交娛樂等等的社會意義,並非網購可以完全取代。而網購將一件一件貨品運到消費者手中,需要龐大的物流網絡支持;相反,傳統零售企業只是將商品集中運到某幾個點消費,省卻繁複的物流工作。
網店的優勢在於資訊透明,消費者可以輕易找到心儀商品,並即時格價;缺點卻是商家距離較遠,既要花費額外的物流成本,又要等待。
傳統實體店的優缺點正好與網店相反,與消費者距離雖近,但資訊不透明,消費者逛半日,也未必找到心頭好。
辛思維一直認為,傳統實體店與網店若能結合,做到優勢互補,將是最完美的合作。實體店可把庫存商品在網上展示,讓消費者知道附近的商店在賣什麼;當有需求而知道附近店舖有存貨的商品時,相信大部分人不會捨近取遠。如此一來,便可以省卻運輸(交通)支出。
「新零售」創意十足
去年以來,阿里似乎亦加強了與傳統零售企業的合作,早前便已宣布收購高鑫零售(06808),以發展「新零售」業務。有趣的是,在網購業務未成功發展起來的騰訊,亦決定開拓「新零售」業務──據內地媒體報道,騰訊計劃重金入股永輝超市(601933.SH)旗下生鮮超市超級物種,預計在兩周內宣布有關計劃。
相信騰訊選擇生鮮超市,作為「新零售」業務的切入點,是為了避免與公司已入股的京東,出現業務重疊。目前,網購費時較長,與講求快捷便利的生鮮超市業務存在矛盾,兩者的合作並不暢順。騰訊到底能否改變行業的格局,大家不妨拭目以待,如果成功,相信其發展潛力將十分可觀。
近年,內地網企在推動「新零售」方面可謂創意十足,不斷作出新嘗試。或許正正因為阿里與騰訊之間的劇烈競爭,在巨大壓力下才碰撞出如此多的火花,進而推動社會發展,並帶來新商機。
港企須及早變革
香港市場方面,政府目前雖然亦表示要發展科網行業,但傳統零售企業面對的壓力不大,改革步伐依然緩慢。內地網企進入香港市場雖令人感到擔憂,但擔心正逐步轉化為推動力,令企業提早變革,迎接挑戰,對香港來說,絕對是好事。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滬港通」及「深港通」周五收市統計 |
上一篇: | 亂世揀好股 要學馬時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