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
內地移動支付近年以驚人速度發展。根據研究機構iResearch(艾瑞諮詢)最近公布《2017年Q2中國第三方支付季度數據發布研究報告》顯示,內地今年第二季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27.1萬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95.4%【圖1:紅線】,較今年上季亦增19.5%【圖1:藍線】。
根據iResearch的分析指出,第二季增長不及第一季,主要原因是在新春效應下,第一季的「電子紅包」等轉賬交易規模較高,而且娛樂、遊戲等交易規模增速於第二季有放慢跡象;然而,小額支付交易規模增長速度雖然放緩,但平均每筆支付金額卻有所上升。與此同時,受到6月份電商促銷帶動,第二季度仍算保持較高的按季增長。
支付寶財付通壟斷市場
目前,內地移動支付交易主要分為四大類,分別為移動金融(包括餘額寶等貨幣基金、P2P及其他移動金融產品);個人應用(包括信用卡還款、銀行卡及虛擬戶口轉賬);移動消費(包括移動網購、手遊、約車、二維碼支付);其他(包括手機充值、生活繳費等)。今年第二季,移動金融佔17.2%、個人應用佔70.2%、移動消費佔9.6%、其他佔3%【圖2】。當中,移動消費比重按季上升,主要是網購交易規模上漲,以及二維碼、NFC等線下消費支付增加。
值得留意的是,內地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市場份額非常集中,根據第二季數據顯示,支付寶及財付通的市佔率分別高達54.5%及39.8%【圖3】,兩者合計已佔整體市場份額逾94%。支付寶於第二季度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一方面是餘額寶於期內申請認購的金額按季增加22%。再者,在支付寶對線下支付的大力推廣下,線下支付呈現高速增長的勢頭。另外,長和(00001)與阿里巴巴關聯公司螞蟻金服宣布組成策略夥伴聯盟,聯手拓展香港的電子支付市場,反映阿里的支付業務繼續向境外版圖擴張。而騰訊(00700)的財付通在旗下微信的強大社交平台支援下,料可保持穩定增長。
騰訊增長第三大引擎
雖然《巴隆氏》周刊認為,京東的估值目前較阿里巴巴吸引,而且前者也是內地電子商貿發展蓬勃的受惠者,預期京東的股價表現有機會從後趕上。無疑,阿里巴巴在內地的商戶對消費者(Business to Consumer,簡稱B2C)零售市場不斷被京東等競爭對手侵佔市場份額。不過,阿里巴巴在支付交易(支付寶)方面較強,並擁有龐大的物流和用戶消費數據;財務上,阿里巴巴去年的淨收益率超過25%,每股盈利有約70%增長。其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令其預測市盈率即使高達35.8倍,仍不算貴。
另外,從騰訊第二季業績可見,屬其他業務(包括來自支付相關服務及雲服務等)收入按年大增1.8倍,至96.5億元(人民幣.下同),佔整體收入升至17%;分部毛利按年飆升4.9倍,至21.6億元,成為騰訊增長引擎的第三頭馬車。參考EJFQ FA+的資料顯示,騰訊的預測市盈率約37倍,較中位數高出約1.7個標準差【圖4】,表面上估值已不便宜。然而,騰訊於支付、雲服務及微信廣告業務仍有龐大的增長空間,倘若今年第三季能夠繼續交出優於市場預期的業績表現,意味騰訊估值仍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
信報投資研究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銀價未超買仍有上升空間 |
上一篇: | 慢牛下的超級大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