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
一件成功的產品能否賣足十年,仍繼續暢銷,對於快消品「老字號」來說,或許沒有問題。不過,對於手機這種發展日新月異的電子產品來說,確有難度。蘋果近期推出的iPhone 8,在功能上未見突破,但價格卻持續上升。結果消費者不為所動,炒家只能退貨止蝕。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今時不同往日,蘋果的策略亟須調整。
十年前,當大家仍在使用傳統手機時,蘋果智能手機的出現,的確令大家眼前一亮。消費者的追捧,令手機進入一個新時代,期間亦令包括諾基亞等傳統手機品牌步向死亡。
在智能手機的時代,蘋果及三星成為市場新領導。不過,近年來,正值中國經濟轉型,中國企業不再滿足於過往只擔任代工的角色,企業開始創建自己的品牌,在手機市場,中國品牌以低價搶攻新興市場,成功殺出一條新血路。
過去十年來,蘋果雖然不斷推出新產品,在硬件上具有一定的進步,但用戶體驗上談不上有巨大的變革。過往,最迷戀蘋果品牌的正是中國消費者,蘋果網站往往在第一日即被預訂一空,而香港蘋果專賣店門前更經常聚集大批水貨客。
國產機崛起 勝在便宜
不過,隨着中國品牌的崛起,反而願意以更低的價錢嘗試使用國產品牌。加上微信部分功能未能在蘋果手機使用,而目前內地多個城市開通公交車電子支付,蘋果手機亦被排除在外,種種限制令中國「果粉」逐步流失。
近期蘋果推出的新手機iPhone 8出現大量退貨,而內地多個城市的蘋果專賣店本來準備了大批鐵馬迎接一眾搶貨人潮,結果消費者並未出現,店前門可羅雀,情況令人尷尬。
有人認為,消費者不買iPhone 8,是因為要等待購買在10月推出的iPhone X。但當前市場手機選擇如此多,就算與iPhone X一樣的全面屏手機,亦有愈來愈多的選擇,除了死忠「果粉」之外,又有多少消費者願意支付超過8500港元買入iPhone X呢?
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模仿者加入,商品價格不斷下降。蘋果手機持續加價,雖然保持了品牌的高端形象,但卻令自己跌入一個消費者基數愈來愈低的市場。無疑,當前蘋果手機的質量仍比中國品牌為佳,但目前,國產手機的價錢大多只是兩三千元,所以兩者質量差距仍未足以令消費者願意多付兩三倍的價錢購買新iPhone。
或許礙於業績的壓力,為了提升毛利率,蘋果才堅持加價。其實若學習中國企業以量取勝,盈利同樣可以帶來高增長。當前蘋果無論在低端市場,甚至連中高端市場亦拱手相讓給中國企業,把自己逼至極高端的市場,縱使保住了毛利率,在整體銷量下跌的情況下,收益亦得不償失。
減價迎競爭一大殺着
試想想,蘋果若把iPhone 8售價下調至4000多元,必定秒殺一眾中國品牌。在新競爭者湧入的今日,蘋果的確有必要改變策略,除非能研發出另一個劃時代的產品,否則只是再賣iPhone的話,降價或是提升盈利的好方法。
新iPhone的滯銷,令香港上市的一眾蘋果概念股受壓,股價紛紛回調。瑞聲科技(02018)、丘鈦科技(01478)、高偉電子(01415)、通達集團(00698)等9月份以來股價跌幅約一成至兩成。若蘋果不改變策略,手機設備股要維持生計,相信只能向一眾內地手機品牌靠攏,以拓展新機遇。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滬港通」及「深港通」周五收市統計 |
上一篇: | AI激發保險業巨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