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8日
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剛結束二戰不久,潦倒的雪糕攪拌機推銷員,聽到西部竟有一間漢堡包餐廳,一下子訂購4部雪糕機,禁不住要去拜訪,看看這餐廳到底有什麼能耐。
其時人們多是駕車購買快餐,平均須等候二、三十分鐘。但主理餐廳的兩兄弟靈機一觸,把製作流程分類,改革廚房,增加效率,令等侯時間縮短至半分鐘,立刻客似雲來。
推銷員一看不得了,馬上提出加盟協議。餐廳兄弟原也有想過,但擔心品質控制不了。推銷員看到這其實是可以是變大十倍甚至百倍的生意,說:「我覺得行。」
試行一段時間後,卻發覺1.5%的利潤分享率實在太低,連資金和時間成本也不夠抵消。
這時銀行家給予建議。快餐店其實不應該是餐飲,而應該是地產行業。加盟商不懂選地點,租店更是浪費金錢。推銷員行走江湖,只有他知道哪個地點最有升值潛力,舖址該由你自己來選。且買舖能向銀行申請做按揭,資金回流得快。推銷員一聽立刻拍了一下大腿,「對!你說得對,便按你說的做。」於是麥當勞從此行銷全球。
買股要看管理層
好主意不過是成功的開始,創業家精神才能把夢想實現。做生意永遠都會遇上困難,具創意和活力的管理層才能帶領企業不斷成長。
2000年後,Starbucks等的連鎖咖啡店興起,加上人們愈來愈注重健康。若沒有推出McCafe和沙律等健康食品,麥當勞股價大概早已在20年前見頂(而不是升多三倍)。
港股現在處於27000點的高位水平,不少股份更大幅波動,單日升跌逾5%,讓人感覺似有不少炒賣機會。但追貨者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買什麼?
因為成交額上升,所以券商股一定受惠?因為上半年內房銷售好,所以三、四線地產商都追得過?經濟復甦、股市上漲,所以內銀內險也值得買?
但追落後的人,從來都不會問,到底那家公司的管理層,有沒有創意、具不具創業家精神,還是只是打工?好行業一樣有壞企業,更何況上述的是否好行業,也大有疑問。迷迷糊糊買了,然後期望聽朝開市繼續升?
管理層沒有創業家精神不要緊,因為你大可以不買。投資者卻不能沒有創業家精神。你自己都不在意自己的資金(買一些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的股票),當然也不要期待種子會變成多金。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向淡訊號頻現 8月低點未見 |
上一篇: | 金屬煤炭股 八成薦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