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7日
上周筆者到訪北京,與不同的部委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分析目前環球宏觀經濟形勢,以及內地經濟的新局面及新挑戰。觀察環球形勢,在不同的宏觀數據當中,外貿數據最能準確反映實際情況。
內地在上周公布最新外貿數據,表面上宏觀形勢取得改善,外需及內需看似正在提振中。不過,深層次分析,在內地6月份進出口外貿數據均好於預期的背後,其實隱藏着不少挑戰,也反映出無論是外需或內需均面對規模縮減的危機。
矛盾和困難並存
筆者略舉數例,對比5月份,6月份內地機電產品出口下降約6億元(美元.下同),僅錄得約47億元;鋼材和煤的出口更出現負增長,這些數據表明了海外市場對於原材料的需求其實在下降。
觀察內地進口數據,情況亦值得關注,6月份內地鐵礦砂進口318萬噸,而5月為929萬噸;原油進口減少109萬噸,5月份為281萬噸;天然橡膠減少32萬噸,合成橡膠減少429萬噸;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口從5月的41.79億元減少到35億元,反映內需其實並沒重大改善。
參考上周內地海關總署數據,以美元計價,內地6月份進口同比增長17.2%,略好於預期,6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1.3%,也勝於市場預期。貿易順差達428億元,表面上上半年內地進出口延續了回穩向好的趨勢,但正如筆者分析,下半年外貿形勢並不穩定,矛盾和困難並存。
從外貿夥伴的結構看,內地對發達國家出口增長速度繼續回升,6月份對美、歐、日出口同比增長速度提升,對新興市場國家出口同比增長速度則回落,6月份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速度下降,但外需持續回升看似難以持續,復甦亦不穩固。
觀察美國和日本領先製造業PMI的近期數據均呈現放緩,而歐羅區經濟周期往往滯後於美國,反映歐洲經濟復甦同樣呈現挑戰。
此外,內地需求放緩將對發達國家需求亦會產生抑制,下半年外需走勢不樂觀。自年初以來,人民幣名義有效滙率貶值對出口形成有效支撐,截至6月人民幣名義有效滙率較去年底已經累計貶值約2.7%,然而人民幣在下半年有效滙率進一步貶值空間有限,難以對出口繼續形成有力的支持。涉及領先經濟指標的內地出口經理人指數近期均出現回落,顯示內地出口同比增長速度已經達到高點,下半年出口或將呈現放緩。
外需走勢不樂觀
要留意的是,去年內地6月進口數據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形成了低基數效應,間接推高了今年6月內地進口增長速度回升,而大宗商品進口量數據的回升也主要源於相關的低基數因素,未來低基數效應的影響將不會存在。
在內地整體宏觀政策審慎調控的背景之下,房地產市場調整以及地方政府債務核查將持續加強,內地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長將延續放緩,內需有可能將受到影響繼續走弱,進口放緩幅度更可能大於出口。故此,內地進口增長速度在下半年恐將要面對持續放緩的壓力。
正如筆者在上文提及,外需走勢並不樂觀,下半年進出口增長速度有可能放慢。發達國家經濟復甦基礎並不牢靠,觀察最新的美國製造業PMI,耐用品訂單以及信貸數據,增長速度均看似呈現放緩,顯示經濟存在壓力。
此外,上半年因美元貶值,人民幣與美元滙率保持相對穩定誘發了人民幣有效滙率持續貶值,支撐了內地出口的形成,在下半年實在難以持續,將導致下半年出口出現疲態。
參考最新數據,6月份內地外滙儲備規模約30568億元,實現環比5連升,但在6月份其實只是增加了32億元。原因有3個,首先內地貿易順差持續擴大,6月份貿易順差達428億元;其次,內地資本管制加強和貨幣政策趨緊,資本外流情況逆轉;最後,6月份美滙指數下跌導致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總體升值,在外滙儲備持續回升的背後,主要是受到政策所驅動及美元滙率趨勢的影響。因此,內地外滙儲備的回升存在一定的政策性因素,並不完全反映出內地的經濟實況,值得進一步關注。
作者為資深投資銀行家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閃崩非投資教育 |
上一篇: | 金融地位提升 銀行股未炒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