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6月7日

葉卓雄 我要做MD

聾人文化和年輕人迴聲室效應

去年11月,我公司為龍耳這個社福機構籌款,目的是幫助聾人及弱聽人士作好「職業生涯規劃」。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習了一個獨特的文化叫「聾人文化」,令我眼界大開。

聽障人士是聾人及弱聽人士的統稱,當中再分為先天聽障及後天聽障。然而,不論是先天或者後天、弱聽或者全聾,其中一項特徵就是其隱形的特點,聽障人士在外觀上與健聽人是沒分別的,因此往往比其他障別人士更容易衍生溝通的誤會。試想像在大街上碰見不太熟悉的同事,你打招呼時卻得不到回應,心中即時想到是他的無禮,抑或是他根本聽不到你的招呼聲?我相信大部分會是前者,而這種第一印象亦是聾人每天心中懼怕的誤會。

聾人文化常見於先天聾人或者手語為母語的人士,這種文化一如世上所有文化一樣,是構成聾人對於世界運作、自我感觀的種種了解。譬如在聾人文化中,聾人並不是殘疾人士,他們認為自己跟健全人一樣,只是使用手語作為溝通,而溝通的障礙乃源自對方未能掌握手語而非本體的殘疾(聽覺障礙)。

聾人文化的成因眾說紛紜,其中一個說法就是因語言不通而激發了「我」和「他」的分別。一般的文化融合着不同的交流,將「我」與「他」的分歧減少,慢慢成為「我們」,而無法融合者則成為了「他們」。聾人與健聽社群在資訊未發達時的溝通阻隔,形塑了手語文化的「內閉式」發展空間,聾人們之間的溝通就如同在一個「迴聲室」內,聾人對社會及身邊感應到的事物比一般人狹窄,因此,聾人之間的資訊交流就困在這迴聲室裏。

聾人文化對於聾人高效溝通及身份構成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如果在推動共融工作間政策上只重視聘用,或者工作崗位的多寡,而漠視了聾人文化,沒有將聾人文化融合至日常運作之中,其實就是與共融目標相違,不可不鑑。 而我們籌款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聾人和一般人在工作間上的距離拉近。

無獨有偶,聾人文化就好像我們目前在社交媒體所見到的迴聲室效應差不多。迴聲室效應對大部分使用社交媒體的人士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然而對年輕一代影響更大。

思維不開放 觀點愈狹窄

美國紐約一間科技公司Workzone的副總裁Mostafa M. El-Bermawy 說:「所謂迴聲室效應是說,如果一個人僅與其他持有類似觀點的人交流,他常常會誤以為自己的這種觀點是大多數人公認的。在這種情況下他會愈来愈堅信自己的看法,甚至還會讓自己的觀點變得愈來愈極端。」

其中一個迴聲室效應就是個人主義。個人主義反抗威權以及所有試圖束縛個人的行動,尤其是那些由國家或社會施加的強迫力量,我覺得年輕一代甚為重視這一點。從公司管理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管理是需要作出一些調整的。(上)

作者為柯尼卡美能達系統(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