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2月15日

葉卓雄 我要做MD

八○九○後員工管理學問

要如何管理公司的八十後、九十後員工,在香港曾經是一大管理學上的課題。但是時至今日,大家都比較少再談論了,究竟事情是已經處理好,還是大家已經習以為常呢?對我來說,這事情仍然是極具挑戰性。

在2015年底,我們的管理層對八十後、九十後的管理仍然是有很多摸不着頭腦的事情,這個年齡層的員工流失率實在令人擔心。歸納人事部的離職訪問(exit interview)結果,一般都是說壓力太大、工作辛苦、工作時間長、現職工資低了一點、沒有晉升機會等。

這些理由,對大部分五十後的老闆、六十後及七十後的管理層來說都是廢話一籮。特別是五十後、六十後的老闆和管理層,以前大家的家庭收入都是一般,如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已很不錯,所以會安分守己、努力去做。哪會說辛苦之類的說話,只要老闆給個機會,就會好好珍惜,亦不會談什麼喜歡不喜歡。以上兩種情況,分歧十分大,管理層和年輕一代在工作上真是有些「水火不容」的情況。

作為管理層,眼見這困局,就必須要處理。當時我用萬分誠意,邀請了中文大學的阮少娟教授給我們一班管理層講學,阮教授是組織行為學(Organizational Behaviour)的專家,對年輕人的管理有深入的研究。當天,我們選擇了一個環境優美的俱樂部上課,並邀請了公司近五十位中層至高層管理人員參加。這一課,確實令我們獲益良多,令我們日後更有效地和一班年輕同事相處。阮教授當天議題覆蓋甚廣,以下我選擇了幾點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發掘年輕人優點

俗語有云「一代不如一代」,但管理層要改變這種思維,因為除了對年輕人有貶意之外,更是不公平的講法。阮教授指出,現今的年輕人學習能力高,可以一心幾用,而且演說技巧高,我們其實是比不上他們的。所以我們要使用他們的優點,令公司能夠更快、更準地與時代及市場接軌。

二、了解工作源動力

衣食足知榮辱,五十後、六十後當時打工或創業的情況是為兩餐,所以我們這一代人特別聽教聽話。但現在時代不同,大部分年輕人的家庭都是中產或以上,工作不是只為了生活,更重要是為了工作中的成功感。

阮教授指出,作為管理者必須順勢而行,公司要給予年輕人更多機會發揮才能,例如給他們負責一個項目,而管理層就只是從旁協助(而不是命令)。針對年輕人需要即時鼓勵的特性,公司可以設立一些每月或每季度的獎項,推動他們更加努力工作。公司亦要讓這班年輕人知道自己工作背後的意義,令他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他們就是一班經常需要成就感的人,這對社會對公司都是好事,成就感也是推動力的源頭。

三、制訂清晰晉升制度

阮教授當天給我們最困難的課題就是在公司設立一套有白紙黑字、清晰的晉升路線圖,原因是年輕人喜歡公平及高透明度。他們是願意付出努力和創意的,但他們亦要求享有同等成果,希望能夠有一個類似價目表的晉升路線圖。

如果我做到A成果,我就得到A待遇;如果他做到B成果,就自然給他B待遇。這一點我不斷思量,到現在仍未有突破,但我不會就此放棄,這件事仍然在我心頭。只不過這事情確實是有悖很多傳統,並不是那麼容易處理。如果讀者們有好建議,歡迎電郵給我,多多賜教。

作者為柯尼卡美能達系統(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