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上周五,一段名為「香港保險公司全面暫停內地客戶銀聯刷卡繳納保費」的消息在內地廣為傳播。消息稱,中國銀聯將於10月29日凌晨起,全面暫停以銀聯為支付渠道繳納香港保險保費,而大部分香港保險公司將暫停銀聯刷卡繳納保費。不過,銀聯國際其後否認該消息,並表示並未停止境外保險類商戶的銀聯卡支付業務。
但按內地監管政策要求,境內發行的銀聯卡僅可進行個人旅遊、消費類支付,不得用於資本和金融項目交易,因此,銀聯卡僅可用於與意外、疾病等旅遊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不能購買具有資本項目投資性質的人壽保險。
其實,早在今年2月,中國銀聯對持卡人在境外保險類商戶單筆交易金額進行限制,規定通過銀聯卡購買香港保險,每筆交易最高限額為5000美元。今年3月,外管局表示境內居民到境外購買人壽險或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存在風險,因外滙管理政策未對其開放;內地外滙管理政策和法規早已明確規定,境內居民到境外購買上述保險並不合規。
深圳人來港排隊買保險
目前在境外以銀聯刷卡方式進行繳費受到一定限制,但消費者還是可通過現金、本票、支票等方式購買香港保險,而此前在香港購買保險的內地客戶,索償服務亦不受到影響。
在周六的回應中,銀聯國際透露了額外的訊息:「近期,我們通過商戶交易監測發現,部分境外保險類商戶存在單卡單商戶多筆交易量激增的情況。」故此,為進一步規範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近日發布了《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並在香港地區試行,適用於境外保險類商戶在POS終端、互聯網、移動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內銀聯卡的情況。
參考報告,《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要點包括:
一、境內居民在境外購買與意外、疾病等旅遊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可以使用銀聯卡支付;其他保險項目嚴禁使用銀聯卡支付;
二、嚴格落實外滙政策規定的境外保險類商戶單筆交易不超過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幣的消費金額限制;
三、強化境外收單機構對保險類商戶管理要求,包括準確設置商戶類別碼、加強商戶培訓及異常交易監控、強化商戶檢查等。
內地客戶擔心用不了銀聯卡,上周五深夜紛紛赴港排隊,大部分為深圳人。客戶精神均處於繃緊狀況,既緊張又無奈。香港不少保險公司在期限前延長營業時間,更下發通知稱香港所有保險公司儲蓄分紅保單首期交費暫時不能接納內地銀聯卡。為了紓緩恐慌,不少公司強調暫停銀聯卡支付「只是暫時,非永久停止,請勿恐慌。」
暫停銀聯支付的原因甚為明顯,在人民幣滙率持續貶值的環境下,內地客戶投保香港壽險借此作為保值和投資,明顯帶有資本項目的投資性質。
內地的香港保險熱潮已經維持了一段時間,參考早前數據,2015年深圳等內地遊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單保費累計316億港元,佔香港保險業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約四分之一。
若內地客戶在香港每年買300億元等值的保險產品,壽險期限一般較長,未來內地流出香港的資金量將十分驚人。有趣的是,對於目前銀聯新政,反應最大的並非香港保險公司,而是內地客戶。內地客戶擔心未來不能用銀聯,故此深夜赴港排隊購買保險。
內地流傳一個故事,在今年2月,國家外滙管理局對境外保險類商戶實施單筆限額5000美元的限制後,一位內地客趕到香港,購買了1000萬港元保險,且不惜花了4天時間,重複刷卡過百次才完成支付,單據厚如磚頭。
保障範圍廣兼繞過監管
為何內地客戶會擔心買不到香港保險?香港保險真的這麼好?對內地客戶而言,香港保單具備更廣的承保範圍和更具競爭力的承保費用,更有吸引力。目前,香港最受到內地客追捧的保險產品分兩類:
一、終身型的重大疾病保險;
二、保障成分極低、等同儲蓄投資的終身分紅保險。
在香港,首類保險多數將原位癌納入為保障範圍,而且針對同年齡群同性質的保額費用,香港的保費要比內地便宜近兩三成。
此外,內地中產階級透過購買香港保險,可直接繞過內地外滙兌換額度的監管,進行環球資產配置,自行對沖人民幣貶值的影響。看來,香港的保險產品的吸引力在短期內是無法磨滅的。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零售復甦如BB降世 |
上一篇: | 貶值趨勢未變 A股難有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