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6日
最近內地有報告指出,國家不單只要實施延期退休政策,退休人士還要退而不休;而參考分析發現,每延遲退休一年,將拉動內地GDP超過0.5個百分點,未來內地退而不休將成為一種新常態。
內地人社部早前提出,中國將「開發老年人力資源」,這將是繼內地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後,再一次深化對內地老年人參與工作的政策伸延。
進入急速老齡化階段
目前,內地實行的是強制退休制度,到了法定退休年齡就需要離開工作崗位。無可否認,這對仍有工作能力的人而言是一種浪費。故此,筆者同意內地觀點,必須善用老年群體的勞動力資源,而該政策作為延遲退休系統改革的一部分,顯然是大勢所趨,符合國情。
全國老齡辦曾發布的數據顯示,內地60歲以上老人的數量已達2.15億人,約佔總人口近16%;從2015年到2035年間,老年人口將增加到4.18億人,內地將進入急速老齡化階段。
參考另外一組數據,內地民政部表示,截至目前內地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已超過2億人,佔總人口約15%;同時,內地未來20年平均每年將增1000萬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將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一。老齡辦及內政部兩組數據差別不大,甚具參考價值。
到了2050年,內地老年人口的數量將超過發達國家老年人口的總和,可是與老齡人口數量急劇增加的情況相反,內地退休年齡卻為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按內地現行退休年齡規定,男職工的退休年齡為60周歲,女職工為50周歲,女幹部的退休年齡則為55周歲。
有報告指出,內地平均退休年齡其實還去不到55歲,而大多數國家退休都在65歲左右。觀察內地企業退休職工的增長速度,內地平均每個工作日要為近2.5萬人辦理退休手續,差不多每秒就有1人退休。
須開發長者人力資源
內地老齡人口增加,在職人員不斷減少,一增一減之間,直接造成的影響就是內地職工撫養比的下降。參考人社部最新發布的2015年社保報告顯示,內地養老保險撫養比繼續下降,不到三個人需要供養一位老人,為7年來最低水平。在這急速惡化的大環境下,國家勢必推動盡快啟動延遲退休、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的政策。
內地現行的強制退休制度是1978年經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當時內地的人均壽命為68歲,但參考世衞組織發布的《2016世界衞生統計》表示,截至2015年底,內地人均壽命已達76.1歲,接近發達國家人均壽命78歲左右的水平,而北京、上海大城市的人均壽命更已超過80歲。
不過,退休年齡延後及退而不休會否形成老人與年輕人兩代人之間的職場惡性競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年輕人如何自處?參考內地報告,目前內地50至59歲的女性人口約有8600萬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的女性為600萬人,其實這說明了目前有8000萬女性在50歲就已經需要退休;但是內地社區服務類產業崗位人員供應嚴重不足,年輕人對此等工作興趣不大,若將這8000萬健康女性投放到內地的社區和社會服務,對內地整個養老產業有極為積極正面的支撐作用。處於傳統的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時期,國家難以創造新的崗位和就業機會,但國家現已處身訊息化服務時代,就業崗位的創造是無極限的,老年人力資源在第三產業將有極大的發揮。
擴勞動力拉動GDP增長
目前,內地養老服務體系從供給側的角度而言,根本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多層次不同的需求正在不斷地增長。大小城市城鄉地方的社區養老、醫療服務機構建設完全是供不應求,故此,社會對養老院、護理院、老年公寓等各類服務機構、設施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需求極為巨大。
始終,內地勞動年齡人口在5年前的2011年已經達到高峰值,當時是9.25億人,2012年勞動年齡人口比2011年下降345萬。到2030年以後,內地勞動年齡人口減少速度將會加快,平均以每年760萬人的速度減少。到2050年,勞動年齡人口會由2030年的8.3億人下降到7億人左右。勞動供給量不斷萎縮,經濟增長速度亦會大幅減慢。
內地人口優勢正在快速流失,加劇了內地潛在經濟增速的下滑。若內地即時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肯定是能夠顯著提升勞動力供給和經濟增長。參考內地分析,在政策實施的頭5年效果將尤其特顯,在每段期間內(5年)可為國家帶來額外200萬至300萬人的城市勞動力增長,拉動GDP增長超過0.5個百分點,有效地緩解工作年齡人口下降對內地勞動力供給和經濟增長帶來的不利影響。故此,在勞動力開發的策劃中,未來內地中老年人群體甚具發展潛質。
作者為資深投資銀行家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