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日
有相當經驗及智商的散戶投資者,許多時不是死在技術,反而是因太頻密分析市況,分析到上了癮,不但日日睇市,更是分分秒秒都在睇市,自然消耗過度令成效減低,甚至引發決策癱瘓。
老經驗的散戶(老散)大多能掌握市況,賺錢「唔長命」或許是老散的最大敵人,但另一邊新上場的懶人新手以為炒股易過煮飯,看兩篇報道就買股票或基金長期持有的,又經常成為市場大鱷的點心,到底該如何改善這些困局?
上世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Herbert A. Simon有一個相當好的觀念:極大化者Maximizer與滿足化者Satisficer,此觀念最能夠演繹以上「唔長命老散」及無經驗懶人新手的敗因。
極大化者與滿足化者
極大化者會無時無刻捉緊所有機會,他們想要知道關於市場的一切,不斷尋求更高及極限回報,且在每一個選擇皆希望做到最好。滿足化者的特點是只要足夠好就會收手,用的大多是手上有的資訊,以及身邊「可靠」人士的建議,並不尋求「最高回報」或所有機會。沒有人是完全偏向一邊,而且對不同事情會有不同偏好,例如有些人對工作態度是極大化者,但與家人相處就變回滿足化者。
兩種心理形態可謂各有各好,極大化者的能量值高,經常尋求更多資訊的他,或許能夠找到藏於魔鬼的細節來跑贏市場,六七十年代在香港市場打拚的多是這類人,他們不眠不休地尋求答案,把每件事做得最好,但因此犧牲了大量個人時間。而且現在資訊科技發達,新聞及數據多得一個人怎麼看也看不完,極大化者很容易出現資訊消化不良,而過多的決策會令人焦慮及出現「決策癱瘓」。
因社會環境改善了,八十年代出來社會的較偏向滿足化者,滿足化者因盡量以手上有的資訊做決策,能夠適時收手,生活會簡單一點。但變幻原是永恒,現在手上的資訊明天可能完全失效,就如5年前美元還是環球最弱貨幣,現在反而是泊岸安全網,若無足夠經驗及訓練去把足夠多的資訊化繁為簡,在投資上許多滿足化者都是「快樂的輸家」。
平衡取態助長勝
以下一些簡單方法幫助兩種偏向的投資者達至較佳平衡,因為涉及心理,並無絕對的參考,請因應個人因素而調整。
致極大化者:
(1)提供期限給每一個決策,不可無止境思考。
(2)限制每個決定均從3個選項去決定,減少抉擇及分析的時間。
(3)以終為始,先定了人生所需的每年回報,到達了便把分析時間甚至投入資金減少一半以上。
(4)分配時間,把生活及享受時間排入時間表內,平衡對未來的追求及現在的享受。
(5)曹Sir金句:有大智慧不如趁勢。
(6)只尋求市場八成的機會,太難的測頂與測底請留給投資傳奇英雄去做。
致滿足化者:
(1)小心選擇「可靠」的顧問或朋友,有時學歷及經驗不及品格與市場觸覺。
(2)手上資訊已經是正確資訊嗎?市場大鱷真的是這樣想嗎?記住市場不是跟着你走,而是你跟着市場走,懶人投資不是盲目投資,而是跟着市場大方向去走。
(3)學習正確的化繁為簡方法去挑選投資,例如一些投資軟件,比如說《信報360》、《信報》訊號或其他投資軟件。
(4)未來的可能性比現在的資料更重要,就像下棋時需要思考三到五步棋才能成為贏家。
(5)投資市場永不停步,謹記曹Sir金句: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
極大化者做事好但唔長命,滿足化者長命但成效未必佳,適當的平衡兩種取向能令投資達到更佳效果。而建立系統找出關鍵資訊才是關鍵解決方法,就像是前陣子熱賣的一本書The Signal and the Noise(台譯《精準預測》)就解說了我們必須消去市場噪音及雜音,找出關鍵訊號,才能有效把握「真相」去作投資。
Q&A電郵:[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走到Main Street大街 |
上一篇: | 猜猜美國何時加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