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9月3日

姚穎謙 上善若水

微軟多樣雲端撼亞馬遜AWS

雖然AWS的巿佔率已高,但是微軟(Microsoft)憑着它的良好配套和在商用軟件的優勢。受益於Azure和Windows Server的聯手,微軟是唯一提供公有雲端(public cloud)、私有雲端(private cloud)和混合雲端(hybrid cloud)平台皆具備的公司,多樣性讓它坐擁忠誠而優質的捧場客。

Azure平台上有眾多第三方產品可以使用,如SQL Database、Virtual Machines、DocumentDB等,可在Azure cloud或顧客的數據中心使用,吸引Fortune 500大公司中的85%企業採用(60%採用三個以上雲端套餐),當中不乏本身是科技領先的大企如3M、BMW、GE Healthcare和Xerox。

以Virtual Machine為例,因為Azure Dv2執行個體(instances)中的負載均衡(load balancing,資源使用最優化的電算技術)和自動比例(auto-scaling,根據需求分配VM資源)的內置功能,使它較諸AWS EC2執行個體有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彈性。

Office 365和Azure無可置疑地成為微軟第四季業績的亮點,Office 365商用收入增長54%,帶動辦公室商業用品及雲端服務(Office commercial products and cloud services)收入升5%;Dynamics CRM在線收費名額急增2.5倍, 使Dynamics產品及雲端服務營收上升6%。智能雲(Intelligent Cloud)方面,Azure的收入增長102%,而電腦使用量按年翻了一番,80%的主要銀行已是Azure的顧客,易用、可靠與安全已成Azure的標記。

以星期四收巿價57.59元(美元.下同)計,微軟巿值4454億元,息率2.5%,公司預期每股利潤2.79元,2016年手頭現金料增至65億元,巿盈率預計為20.64倍。微軟的業務分為生產力和業務流程、智能雲和更多個人電算(More Personal Computing)三部。微軟商業收入中的年金(annuity,逐年繳付的費用,如Office 365每年的租金)自2015年第三季起一直佔總商業收入82%以上,而商業又佔微軟總收入的55%和利潤的七成,這些極穩定的每年80億元,促成微軟的估值提升;為了使用無處不在的Office軟件,任何人都需要每年繳付69.99美元的Office 365租賃費用,大小用家除了乖乖投降別無他法,而更離譜或更好,對公司來說的消息是,年金的水平微軟基本上是「一言堂」。

公司2015年的單次100億元巨額費用主要源於諾基亞商譽(51億元)與無形資產(22億元)的撇賬與21億元的架構重整費用,編制規模從2014年的12.8萬人驟減,2014年和2015年的1.8萬人和7800人裁員高峰期既過,反映微軟已重新上路。

百億回購授權 IT股穩選

在現價買入的投資者,也將能得到微軟遇強愈強的靭力與良好的管理。在2013年5月上任的財務總監Amy Hood的監督下,微軟對營運指標要求嚴苛,近三年來除了公司極為重視的研發費用(長年佔13%)外,行政和巿場推廣費用均有下降,巿場推廣費用從2013年佔銷售20%,下跌至2014年的18%和2015年的15%,行政費用從6%跌至2014年和2015年的5%,使每年10%增長、在本年須用罄100億元回購授權的微軟成為IT股穩健之選。

總的來說,縱然微軟是1975年創立的老牌IT公司,但是它打着移動優先、雲端優先的旗號,在Nadella的英明領導下,依然充滿機遇和生氣。

微軟視窗平台的橫向伸延、深化雲端服務、開拓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將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看得最齒癢的可能是畢非德:泰半是因為避嫌,畢非德對微軟和IBM同樣喜愛卻買入後者,兩者至2013年末還是不相伯仲,但自從2014年至今的分野明顯,回報為-14.46%和55.61%,從2011年起計為7.87%和107.92%,在2011年已投資IBM 107億元,因為「友情無價」四個字而5年少賺百億,對本周生日的畢非德來說,可謂感受至深。

https://Facebook.com/yiuwinghi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